飛槳逐浪 龍騰虎躍——2022海峽兩岸賽龍舟活動側記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吳瀟怡 馬躍華 本報通訊員 歐陽桂蓮
日期:2022-06-04 08:54:58
時值端午,鳳凰花開,假日里的福建省廈門市集美龍舟池熱鬧非凡。夏日炎炎,市民紛至沓來,共同觀看在這里舉行的“龍騰虎躍”2022海峽兩岸賽龍舟活動。
兩岸青年齊聚一堂,參與一年一度的賽事。今年活動共吸引兩岸41支參賽隊的千余名選手參加,其中大陸隊伍24支、臺胞隊伍17支。廈門市集美區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黃堅定介紹,賽龍舟作為一項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民俗活動,在海峽兩岸深受百姓喜愛。
小小龍舟是凝聚兩岸的紐帶,也是聯結兩岸的共同記憶。廈門大學臺生龍舟女隊隊員林宜樂在家鄉臺北體驗過劃龍舟。如今成為校園龍舟運動的一員,林宜樂一下子就感到家鄉般的親切,“龍舟仿佛串起我的家鄉和廈門,串起我的兒時和現在”。
龍舟競渡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鼓點響起,所有人緊跟鼓點,齊心協力,伴隨整齊劃一的動作,奮勇向前。翔安臺之緣龍舟隊的一艘船上,有10名臺灣隊員、10名大陸隊員。第一次訓練時,他們碰到了瓶頸:所有人拼命劃,結果船不但沒能前進,反而原地打轉。
隊員們經過討論發現,沒有完全聽從鼓手的擂鼓聲就拼命使勁,結果造成龍舟在原地打轉。明白這一點后,就讀于集美大學的臺生隊員華瑞麟表示:“齊心才是法寶,只要節奏或姿勢稍微一偏,整體行進速度就會大受影響。”
找到癥結所在,臺之緣龍舟隊不斷調整改進,終于做到追隨鼓點,動作整齊劃一。鼓手陳圣原說,每名隊員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出槳瀟灑利落,自然舟出如飛,用“攜手一起,乘風破浪”的口號喊出了恢宏氣勢。
在參賽的每一支隊伍上,都能看到和臺之緣龍舟隊一樣的協作精神——鏗鏘有力的鼓點,整齊劃一的動作,將兩岸青年緊緊連接在一起,同舟共濟、劈波向前。
這些細節點滴,都體現著兩岸在文化內核上的一脈相承。在賽龍舟活動中舉辦的龍舟“點睛儀式”現場,與會嘉賓為龍舟上的龍首“點睛”,“點”出兩岸中華兒女共同的美好祝愿。
這項賽事的舉辦地廈門集美龍舟池,由愛國華僑陳嘉庚建立。當年,陳嘉庚非常熱愛龍舟運動,他認為,龍舟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群眾性體育運動,能夠凝聚同舟共濟意識,強健民眾體魄。
此次海峽兩岸賽龍舟活動還配套舉辦多項文化活動,包括第十八屆海峽兩岸端午文化論壇、海峽兩岸傳統祭祀大典、第十七屆集美(端午)詩歌節、兩岸青少年詩歌會、閩南曲藝專場表演、非遺手藝市集、兩岸包粽子活動等。
“我們在臺灣過端午也會包粽子,兩岸在飲食方面的習俗是很相似的。”聚融兩岸職工隊來自臺灣的隊員鄭孟桓說,很高興能有機會參加這個大型賽事,體會兩岸共同的文化內核和文化根基。
自2006年首屆海峽兩岸龍舟賽活動舉辦以來,十幾年來層層疊加、愈發堅實的文化內核,以及一年比一年不斷豐富、擴充的文化外延,已經使得活動成為推動兩岸交流、傳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平臺。
兩天賽程、多項活動,彰顯出海峽兩岸青年奮發進取的體育精神。“龍舟賽不僅可以強身健體、娛樂身心,還能增強團隊凝聚力、提升團隊協作力。”廈門大學龍舟女隊領隊楊廣波說,“龍舟賽中表現出的勤學苦練、奮勇拼搏、力爭人先,正是我希望年輕人能從運動中學習到的品質。”
在廈門大學這支年輕的龍舟女隊中,有12名隊員來自臺灣。大部分隊員是新手,容易累是訓練中最先遇到的挑戰。在一次次體能和力量訓練中,多跑一公里、多做一組握拉,就是多一次突破。
百舸爭發,飛槳逐浪。以協作見彼此情誼、以文化育共同根基、以體育顯不屈不撓的頑強生命,正是這青春的光芒,點燃兩岸青年共同信念,攜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