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臺茶緣再續佳話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連錦添
日期:2022-07-23 19:48:21
歷經20余年,由福建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培育的“福萱”“春萱”兩個新品種,今年6月獲國家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證書”。這意味著權威機構認可該品種適合在全國多地推廣種植。新品種用雜交方法育成,以臺灣茶品種金萱作母本,福建本地優選品種為父本。“雙胎”的抗性和適應性強,產量高,其制成品香味更佳。
旅臺茶人培育“金萱”
福建是烏龍茶的故鄉,有1000多年的茶文化歷史。閩臺茶同根、種同源,歷年來臺灣種植烏龍茶樹的品種絕大多數來自福建,包括文山包種、凍頂烏龍、木柵鐵觀音與高山茶等。
記者20年前赴臺駐點采訪時,曾在南投縣鹿谷鄉凍頂山聽當地居民講古:清朝時,南投縣秀才林鳳池赴福州鄉試,中了舉人?;嘏_前,福建宗親邀他到武夷山游玩。當時巖茶已聞名遐邇,武夷山茶人贈給他青心烏龍茶苗36棵。他帶回臺灣后,其中的24棵試種失敗,另外12棵由鹿谷鄉凍頂的林三顯種植成功,并逐漸移苗廣植,成為臺灣名品。這段往事,當地茶農無人不曉。
近日,記者在福州市鼓嶺下的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聽到了故事的續篇。原來兩岸茶樹種的繁衍,還是“一脈雙向”的呢!
茶研所所長陳常頌介紹,該所由著名茶學家張天福1935年創辦于寧德福安縣。而旅臺茶界大師吳振鐸是福安人,畢業于當時的省立福安高級茶科學校,是張天福的學生,1946年任福安茶校的教導主任。吳振鐸1947年赴臺,曾任臺灣茶葉改良場場長、臺灣大學教授等職,畢生培育十多個臺茶新品種。尤其他以臺農8號為母本、硬枝紅心烏龍為父本,經人工雜交育成“臺茶12號”,其生產性狀好,在臺灣大面積種植。他不忘福建家鄉,特以祖母的名字命名為金萱。1988年6月,吳振鐸夫婦回到闊別40余年的福安探親訪友,金萱引種至福安。
新品種在閩呱呱墜地
金萱在閩能不能適種?本世紀初茶研所在福安開展了6年的區域試驗,用金萱對照黃旦、福鼎大白茶等。鑒定表明,金萱長勢良好,產量高于對照品種,制茶品質較優。該品種經龍巖、寧德、三明等地多年多點試種,畝產鮮葉500公斤左右,比黃旦增產10%以上,適合福建及相似地區栽培。
2007年,茶研所承擔福建省重大科技專項“臺灣烏龍茶新品種、新技術與關鍵裝備合作創新研究”。對金萱品種,由茶研所、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福安市茶業管理局、寧德職業技術學院進行產量、品質、抗性與適應性鑒定評價,2011年通過了省級的審定。
金萱能不能提升?答案是能!歷經多年,其雜交創新品系“福萱”“春萱”完成第五輪全國茶樹品種區試,最近終于獲得國家的品種登記證書。
課題組成員之一孔祥瑞向記者介紹,“福萱”屬于早生種,茶葉出芽密,芽葉茸毛多,產量高,抗病蟲與適應性強。適制烏龍茶、綠茶,其中烏龍茶香清細幽,味道醇爽、厚滑,香氣比金萱更高。用來制綠茶,有花香帶甜香,味較醇爽?!按狠妗眲t屬于中生種,芽葉茸毛少,抗性與適應性強。
這兩個新品種,適宜在福建、廣東、廣西、云南及相似茶區種植。“雙胎”的育成與應用,可調整優化茶樹品種與茶類結構,增加產品花色,助力茶農增收和茶產業發展。
“像育兒一樣嘔心瀝血”
茶樹是有生命的。對茶研所的專家們來說,培育新品種既要像找對象結婚那樣尋找姻緣,又要像養育兒女一樣嘔心瀝血。身為國家茶產業技術體系烏龍茶育種崗位專家的陳常頌對記者笑言:“如果這個孩子很淘氣不聽話,不能罵他的,只能琢磨著引導他。”
據介紹,培育一個茶葉新品種需耗時18年至25年。茶樹育種難做,有人做著做著就放棄了。但茶園總會面臨品種老化退化問題,這需要有人去解決。
專家們深深體會育種的甘苦。選親本,通常要從野生樹種中篩選。為此,他們經常去省內外、國內外的大山里尋找,一有發現,或取回試種,或建立觀測點定期察看。這需要翻山越嶺,需要風餐露宿,總免不了蚊蟲叮咬,有時會遇到螞蟥、毒蛇。在野外十分辛苦,但每當發現目標,那份喜悅又是無法形容的。紫色茶葉、懸崖孤本……都令他們如獲至寶。
陳常頌向記者“科普”:有性繁殖結出的每個茶果,就像每個人一樣個性差異很大,其特性有待甄別篩選。所以推廣新品種時,不會直接把大量新品系(株)示范推廣,而是優中選優,經區域試驗、示范表現良好生產潛能的才予推廣。
福建的茶育種在全國很有名。據悉,茶研所建有福建最大的茶樹品種資源圃,收集保存茶樹品種資源1000多份、烏龍茶種質1300多份。近年來從國內外征集與篩選出優特種質400多份,其中近百份在省內外示范應用,育成20個國家級良種、4個省級良種。在2021至2022年,該所6個品種通過國家茶樹品種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