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啟迪智慧 交往創(chuàng)造未來——紀念中國公派留學英國50周年論壇在北京舉行
來源:中國網 作者:劉維佳
日期:2022-09-11 11:34:54
中國網9月10日訊 (記者劉維佳)交流啟迪智慧,交往創(chuàng)造未來。值此中英兩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50周年暨中國公派留學英國50周年之際,由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lián)誼會)主辦,歐美同學會留英分會、歐美同學會金融委員會和歐美同學會留美數(shù)字經濟百人會共同承辦的“紀念中國公派留學英國50周年論壇”9日在北京舉行。
2022年9月9日,“紀念中國公派留學英國50周年論壇”在北京舉行。圖為論壇開幕式現(xiàn)場。中國網記者 吳亮 攝
論壇以“開創(chuàng)新時代中英教育、科技合作新紀元”為主題,旨在搭建新形勢下中英兩國在教育、科技、金融等領域可持續(xù)的交流與合作平臺,增進中英兩國友好互信。中英兩國政府要員、教育界知名人士、科學家、企業(yè)家、金融界人士等200余位嘉賓出席開幕式。
論壇啟幕時逢英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逝世噩耗,論壇與會各方表達了對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深切哀悼,表示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逝世是英國人民的巨大損失。
圖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歐美同學會會長丁仲禮在論壇開幕式上致辭。中國網記者 吳亮 攝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歐美同學會會長丁仲禮在論壇開幕式致辭中指出,1972年,中英兩國正式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后不久,16位中國青年赴英留學,開啟了中英留學交流新篇章。50年后的今天,世界形勢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但中英合作依然順乎時代潮流、符合人民愿望。
丁仲禮強調,中英兩國關系長期穩(wěn)定向好,事關世界和平與發(fā)展。面對全球挑戰(zhàn)和歷史機遇,中英兩國要相互包容,增進互信,加強合作,互利共贏。希望兩國的有識之士面向未來,著眼長遠、肩負責任,加強對話交流、擴大民間交往,不斷夯實兩國關系友好發(fā)展的民意基礎;通過深入交流,增進了解、發(fā)現(xiàn)機遇,以交流促合作,以合作促發(fā)展,以發(fā)展創(chuàng)未來;兩國青年特別是年輕的留學人員,要傳遞好中英友好的“接力棒”,堅定信心、厚植友誼,持續(xù)推進兩國友好關系發(fā)展的歷史新進程。
圖為英國駐華大使吳若蘭在論壇開幕式上致辭。中國網記者 吳亮 攝
英國駐華大使吳若蘭首先就論壇對英國女王逝世表達哀悼表示感謝。她在致辭中談到,近年來,英中兩國間的教育合作蓬勃發(fā)展,兩國留學人員為雙方的人文和教育交流奠定了基礎,尤其是在當今世界,人文交流在兩國關系中的地位更加重要。英中兩國各界人士應攜起手來,共同應對衛(wèi)生、氣候、能源、食品、貧困和安全等領域的全球重大挑戰(zhàn)。在兩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50周年之際,舉辦論壇活動探討通過民間方式加深兩國之間的理解和信任,讓彼此聯(lián)系和團結起來很有意義。
圖為中國駐英國大使鄭澤光在論壇開幕式上致辭。中國網記者 吳亮 攝
中國駐英國大使鄭澤光在致辭中指出,公派留學政策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縮影,發(fā)揮了引領留學事業(yè)、培養(yǎng)國際化人才、增進中外人民友誼的重要作用。中英兩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以來,兩國都曾互派留學生,為兩國輸送了一批又一批棟梁之才,中英兩國大學的教育科研水平也因為交流而不斷提升,中英之間的合作有了更多橋梁和紐帶。中英兩國歷史文化背景不同,社會制度和發(fā)展階段各異,但有廣闊的空間可以開展互學互鑒、互利合作。中英合作符合兩國根本利益,也是兩國人民的普遍期待,希望英方同中方相向而行,秉持相互尊重、開放包融的原則,推動中英關系沿著建設性的軌道向前發(fā)展。
圖為歐美同學會秘書長王丕君主持論壇開幕式。中國網記者 吳亮 攝
歐美同學會秘書長王丕君也表示,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歐美同學會舉辦此次論壇,旨在為兩國教育界、科技界、金融界的專家學者、有識之士和兩國青年一代,搭建一個具有民間性、開放性、國際性的交流、對話、合作平臺。這是進一步增進兩國友好往來的強大民意基礎,也是進一步推進兩國以經濟和科技的力量助力國家高質量發(fā)展的強大內生動力,更是兩國知識界、科技界、企業(yè)界站在歷史長河的制高點共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積極貢獻的應有擔當與使命。
開幕式后,中英兩國10位嘉賓分別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主旨演講。他們一致認為,兩國加強交流合作順乎時代潮流、符合兩國發(fā)展需求、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穩(wěn)定。對未來中英共享發(fā)展機遇,進一步加強和深化有關領域的合作充滿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