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綠色“朋友圈” 探索發展新機遇 ——首屆“香港綠色周”在港舉辦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張 盼
日期:2024-03-07 08:39:33
圖為在首屆香港國際創科展上拍攝的進行垃圾分類的機器臂。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攝
首屆“香港綠色周”近日在港舉辦,揭幕活動是由香港綠色發展研究院、香港科技園公司及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共同主辦的“香港綠色科技論壇2024”。與會嘉賓就綠色科技及金融議題進行深入研討,50家海內外綠色科技相關企業參與展覽,與業界交流并介紹最新技術。
當好“超級聯系人”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去年的《財政預算案》中,特區政府提出將香港建設成為“國際綠色科技和金融中心”的愿景,香港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地位和優勢,有非常好的條件成為“綠色超級聯系人”,匯聚海內外的企業、資金和專業人才。
陳茂波介紹,“香港綠色周”連續6天舉辦18場論壇和活動,共吸引超過5000名海內外嘉賓。“我們期望利用這個機會,建立一個跨領域、跨界別的互動平臺,促進綠色科技和金融發展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他說。
香港綠色發展研究院院長、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名譽主席馬駿認為,在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綠色科技有巨大增長潛力與國際合作空間,香港作為開放的經濟體可以承擔關鍵角色。
“香港應該大力發展私募基金、創投等綠色股權投資,支持綠色低碳科技企業在香港、內地和亞洲其他地區落地,并在綠色建筑、低碳交通、循環經濟等領域提早布局,創造示范項目,同時從孵化與加速政策、優惠融資、場景開發等方面,構建吸引海內外綠色科技企業的生態圈。”馬駿說。
與內地優勢互補
在國際能源轉型委員會主席阿代爾·特納看來,在太陽能光電、降低風力發電成本、電池化學和電動車等關鍵技術上,中國內地處于領先地位。而香港作為世界最重要港口之一,可在航運脫碳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我希望繼續與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朋友協力推動綠色科技發展,共同實現全球‘碳中和’目標。”
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說,作為亞洲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及綠色金融樞紐,香港一直發揮橋梁的作用,把國際投資引導到亞洲不同的可持續發展項目,支持區內綠色轉型,在香港安排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總額占亞洲市場的比例超過1/3。
“加強全球合作是加速‘碳中和’技術創新的關鍵途徑,綠色金融則有助其技術融入市場。”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說,香港在國際交流和金融領域具有悠久歷史,內地在全球“碳中和”技術特別是新能源領域具有領先優勢。加強雙方合作將在全球“碳中和”行動中發揮獨特作用,并能發掘其巨大商機。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說,香港可以借助國際前沿和國際金融優勢,發揮聚集人才、創新碳市場金融和綠色低碳科技新動能,全面與內地產業部門、研究機構以及碳市場平臺密切合作,為全球的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做出貢獻,并為香港的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打造創科生態圈
香港碳排放主要來自發電、運輸和廢棄物。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介紹,發電是目前香港最大的碳排放源,其次運輸占約兩成,另外廢棄物占約一成。就發電減排方面,香港特區政府計劃于2035年不再使用煤作日常發電,長遠期望達到“凈零發電”目標。
“在推動綠色轉型的過程中,可能會面臨不同的挑戰,但同時處處有機遇,能為創科產業的蓬勃發展注入動能。”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說,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制造、利用科技協助傳統制造業全面升級以達至綠色轉型等,都是推動綠色發展,投資未來的好例子。
“我們會積極與各界攜手完善本地的創科生態圈,在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和扶植本地創科企業的同時,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打造蓬勃的創科生態環境,為包括綠色科技在內不同范疇的科技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孫東說。
“特區政府將香港建設成為‘國際綠色科技和金融中心’的愿景,包含和結合了三個關鍵要素:科技、金融和國際化。在這三個方面,我們都擁有一定的優勢。”陳茂波說,希望論壇和活動能夠啟發更多討論,也讓大家擴大綠色“朋友圈”,共同探索新的機遇。展望未來,香港特區政府將會全力以赴,加速推動國際綠色科技和金融中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