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網民規模達10.92億人 互聯網普及率達77.5%
來源:海聯在線綜合
日期:2024-03-23 18:16:46
3月22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92億人,較2022年12月新增網民2480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7.5%。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經濟總體回升向好態勢持續鞏固。
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強
服務質量深度優化
去年,我國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持續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引領作用,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網絡基礎資源不斷優化。截至12月,IPv6地址數量為68042塊/32;國家頂級域名“.CN”數量為2013萬個;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數量達11.36億個。
物聯網發展提質增速。截至12月,累計建成5G基站337.7萬個,覆蓋所有地級市城區、縣城城區;發展蜂窩物聯網終端用戶23.32億戶,較2022年12月凈增4.88億戶,占移動網終端連接數的比例達57.5%。
移動通信網絡高質量發展。由5G和千兆光網組成的“雙千兆”網絡,帶動智能制造、智慧城市、鄉村振興、文化旅游等領域創新發展,為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提供了堅實基礎和有力支撐。
網絡惠民走深走實
更多人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
2023年,我國持續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縮小數字鴻溝,讓更多人民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
城鄉上網差距進一步縮小。我國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縱深推進,各類應用場景不斷豐富,推動農村互聯網普及率穩步增長。截至12月,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66.5%,較2022年12月提升4.6個百分點。
群體間數字鴻溝持續彌合。我國對老年人、殘疾人樂享數字生活的保障力度顯著增強。2577家老年人、殘疾人常用網站和App完成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超過1.4億臺智能手機、智能電視完成適老化升級改造。
公共服務類應用加速覆蓋。數字技術的發展使公共服務更加便捷與包容,智慧出行、智慧醫療等持續發展讓網民數字生活更幸福。網約車、互聯網醫療用戶規模增長明顯,較2022年12月分別增長9057萬人、5139萬人,增長率分別為20.7%、14.2%。
新型消費持續壯大
助推我國經濟總體回升向好
去年我國互聯網應用持續發展,新型消費潛力迸發,數字經濟持續發展,助推經濟回升向好。
文娛旅游消費加速回暖。以沉浸式旅游、文化旅游等為特點的文娛旅游正成為各地積極培育的消費增長點。截至12月,在線旅行預訂的用戶規模達5.09億人,較2022年12月增長8629萬人,增長率為20.4%。
國貨“潮品”引領消費新風尚。國貨“潮品”持續成為居民網購消費重要組成。近半年在網上購買過國貨“潮品”的用戶占比達58.3%;購買過全新品類、品牌首發等商品的用戶達19.7%。 據央視
多知道些
第一次統計報告時我國網民為62萬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始于1997年11月,是由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最權威的互聯網發展數據的報告之一。
第一次的互聯網統計數據顯示:①我國上網計算機數:29.9萬臺,其中,直接上網的計算機有4.9萬臺,撥號上網的計算機有25萬臺。②我國上網用戶數為62萬,其中,大部分用戶是通過撥號上網,直接上網與撥號上網的用戶數之比約1比3。③我國WWW站點數約1500個。 綜合
專家解讀
網民規模增長、新型消費活躍……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有些新特點
3月22日,多位專家對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進行了解讀。
>>網民比上一年增長2480萬人 人工智能企業超過4400家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主任、黨委書記劉郁林表示,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以“數”為據、以“數”記實,充分反映我國2023年經濟回升向好的發展態勢。
一是“實”,基礎資源夯實底座。我國扎實推進互聯網基礎資源建設,優化互聯網接入環境,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截至12月,我國IPv6地址數量為68042塊/32;“.CN”域名數量為2013萬個,連續9年穩居世界第一;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發展蜂窩物聯網終端用戶23.32億戶。
二是“穩”,網民規模平穩增長,更多人民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截至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92億人,較2022年12月增長2480萬人,增長規模與上海市總人口相近。農村網民規模達3.26億人,較2022年12月增長1788萬人,城鄉數字鴻溝加速彌合。
三是“新”,新型消費倍加活躍。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增勢明顯,較2022年12月增長6967萬人,增速為8.2%,助力網上零售額連續11年穩居全球第一。國貨“潮品”消費等新型消費增長點不斷形成,在新型消費的有力拉動下,我國經濟回升向好。
四是“深”,數實融合不斷深化。作為2023年最重要的數字技術突破之一,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數據顯示,我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已超4400家。在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促進下,實體經濟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加快,為經濟社會發展持續賦能。
五是“全”,數字治理全面推進。我國在線政務服務加速覆蓋,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9.73億人,同比增長超4700萬人。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基本建成,實名注冊用戶占網民整體的比例提升至接近九成。數字政府頂層設計更加完善,體系框架更加成熟完備。
>>網購人數達9.15億人 潮品、綠色、智能產品成消費新寵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電商首席專家李鳴濤表示,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業態,網購消費持續發揮穩增長、促消費作用。2023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15.4萬億元,連續11年穩居全球第一。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比上年增長8.4%,增速比上年加快2.2個百分點;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27.6%,占比較上年提升0.4個百分點。截至12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9.15億人,較2022年12月增長6967萬人,占網民整體的83.8%。2023年電子商務市場呈現新特點:
業態增長取得新突破。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保持較快增長,成為外貿重要新動能。全年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2.38萬億元,增長15.6%,比全國進出口增長速度高出15.4個百分點。農產品直播等農村電商蓬勃發展,推動鄉村新業態進一步繁榮。全年農村和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分別達2.49萬億元和0.59萬億元,增速均高于網上零售額總體水平。
平臺企業拓展新領域。網絡購物平臺企業加速打造工業品一站式采購平臺,通過開展工業品線上銷售、探索工業供應鏈服務等方式,推動工業品采購線上市場快速增長,同時帶動上游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助力構建暢通的工業品流通市場。數據顯示,淘寶天貓工業品市場年交易額超過千億元,京東工業已服務超過六千個重點企業和二百萬個中小企業。
用戶消費出現新亮點。國貨“潮品”消費、綠色消費、智能產品消費等新是消費增長點不斷形成。在網購過國貨商品的用戶,占網絡購物總體用戶的比例達58.3%;在網上購買過綠色產品的用戶,占網絡購物總體用戶的比例達29.7%;購買過智能家電、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產品的用戶,占網絡購物總體用戶的比例達21.8%。網購消費新熱點的不斷涌現,反映出我國消費升級的大趨勢、大潮流正在加速形成。
>>吸引近四成新網民觸網 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10.67億人
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副秘書長周結表示,作為對新網民最具吸引力的互聯網應用,我國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內容供給不斷豐富,推動行業發展邁上新臺階。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10.67億人,占網民整體的97.7%。新入網的2480萬網民中,37.8%的人第一次上網時使用的是網絡視頻應用,較排名第二的即時通信(16.1%)高出21.7個百分點。
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視聽電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全面推進視聽電子產業發展,提振視聽電子消費,為網絡視頻行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明確了方向。8月以來,電視“套娃”收費和操作復雜問題專項治理深入開展,取得明顯成效。截至10月底,1.29億有線電視、IPTV、互聯網電視終端完成整改,收費包壓縮減少50%以上,收費行為更加規范透明。
以微短劇為代表的網絡視頻內容蓬勃發展,實現“量增質升”。2023年微短劇拍攝備案量達3574部、97327集,分別同比增長9%、28%。網絡視頻平臺紛紛推出精品扶持計劃,鼓勵高質量微短劇創作。同時加快“出海”步伐,將海外本土化題材與中國短劇敘事結構相結合,推動中華優秀文化以更加新穎、更具活力的方式走向海外。 據央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