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成為寫作“好手”,我們還需要閱讀嗎?
來源: 中國新聞網
日期:2025-04-23 16:51:24
AI時代正以不可逆的態勢強勢來襲,不僅深刻改變著我們的科技世界,也影響著我們的人文世界。當人工智能成為寫作“好手”,人們還會去閱讀嗎,閱讀還有意義嗎?
今天是?第30個“世界讀書日”。近年來,每年的4月23日,對人們不再閱讀的擔憂都會成為熱議話題。互聯網時代,數以萬計的碎片化信息沖擊了深度閱讀的習慣;短視頻時代,時間在上滑下滑中飛速流逝,留給閱讀的已寥寥無幾;進入AI時代,閱讀的必要性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質疑。
的確,在“萬事皆可問AI”的當下,那些功利化的閱讀意義被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曾經的我們,提倡“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但有了AI,秒速生成萬字不是難事;在過去,閱讀是我們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但有著豐富知識儲備的“AI老師”,能夠輕輕松松帶你穿越古今、橫跨南北;如果說以前寫作是讀書人的“專利”,如今,只要你懂得與AI“溝通”,你就能秒變詩人和作家。無數人在工作和學習中,將本該投向書本的目光看向了AI,然后自嘲“看了這么多年書,寫得還不如AI”。
AI成了人們的好幫手,但AI能代替閱讀嗎?人工智能時代,我們該如何思考閱讀的意義?
閱讀讓我們在AI迷霧中不會迷失方向。隨著AI的廣泛應用,人們發現AI也會“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面對“AI幻覺”,書本不僅能幫我們查證真偽,更能在閱讀中培養正確看待世界的眼光和理性的邏輯思辨能力,讓我們不會被AI“騙”到。當我們將目光投向AI的未來,人們認知的廣度和思維的深度決定著AI“養料”的上限,只有持續不斷地學習,才能將AI帶向更高水平的發展。
比起AI的工具屬性,閱讀更像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朝圣?!笆固粕蔀樘粕?,不是經書,是那條取經的路。”閱讀的過程所能帶給人的深遠影響遠比直接的答案更為重要,閱讀的愉悅就藏在指尖翻過的每一頁里,如流水劃過,潤物無聲地在人的腦海和內心中留存下空間想象和情感經歷,構筑起人的精神世界。這些經歷,讓人變得更加豐富,也賦予了人類與AI共存的強大底氣。
與AI的同質化生成內容不同,書本的別樣氣質映照出多樣文化?!耙磺€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人對書本的理解和感悟有著極大的差異性和豐富性,閱讀和寫作的多樣性也推動文化如活水般流動演進。中國自古有崇尚讀書的傳統,我們在《史記》里體悟歷史興衰,在唐詩宋詞里陶冶情操,在一本本古今名著中徜徉天地。書籍是文明和文化的重要沉淀,是歷史長河中閃爍的瑰寶,再智能的AI也難以在時間的積淀中閃耀出人文精神的光輝。閱讀讓文化得以傳承,也讓文明的發展有了更多的可能。
科技飛速發展,我們積極擁抱AI時代,也永遠需要讓思想在書籍的滋養中保持活力。閱讀,依然是照亮文明前路的那盞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