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積極參與科技領域的全球治理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王輝耀
日期:2019-10-28 10:18:13
全球化4.0時代是一個危機與機遇并存的時代。技術革命在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同時,人類命運在全球化的推動下被更加緊緊捆綁在了一起。剛剛落幕的北京香山論壇和世界互聯網大會都將目光投向了科技領域的全球治理,筆者通過在香山論壇上與來自各國專家的討論,深切感受到構建一個全球科技管理與合作體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中國應積極創新科技領域的全球治理,參與制定網絡空間國際規則。
“全球化4.0”的概念與“工業化4.0”相對應,網絡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改變是前所未有的。互聯網與各行各業快速融合,改變了農業、制造業、服務業的傳統生產模式,產業數字化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方向。聯合國最近發布的《2019年數字經濟報告》認為,當前數字經濟規模約占世界GDP的4.5%至15.5%,而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規模更為可觀,據統計,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3萬億元,占GDP比重為34.8%。
然而,科技在為人類社會創造正向價值的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跨國公司的迅猛發展遠遠超過了現有國際稅收體系的管理范圍;金融科技的發展提升了金融犯罪發生的潛在風險;網絡通信技術的進步引起了人們對隱私泄露的擔憂;工業發展對環境和氣候的負面影響為全人類可持續發展打上了問號。全球治理落后于全球化實踐導致逆全球化思潮不斷涌起。20世紀的全球治理體系已經無法有效處理人類在21世紀面臨的沖突與矛盾,改革與創新迫在眉睫。
首先,在世界范圍內,各國的科技創新能力與資源不平衡加劇了各國經濟發展差距。許多國家意識到科技創新對推動本國經濟發展和提高本國國際地位的重要性后,已經開展戰略部署搶占先進技術的高地。美國將重點放在前沿技術的再突破,希望把握制造業產業鏈高附加值環節,賦能傳統產業的升級發展。歐盟則推出《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構建全方位數據法律規則,推動數字化單一市場的建立,充分發揮數據資源稟賦優勢,保障數字經濟規范發展。日韓等國立足信息通信產業優勢,重點推動數字產業化發展。然而,由于相關國際管理與合作機制的缺失,國家間很可能因搶奪技術創新資源從競爭發展為敵對,這將成為威脅國際安全的潛在危機。
第二,在眾多新技術中,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對現代社會的改變尤為突出。通過三項技術的有機結合,電商平臺可以描繪出準確的用戶肖像為其推薦適合的商品;超市購物付款可以通過刷臉實現;社交娛樂平臺可以為用戶推薦更多符合個人興趣的內容……但是在我們享受現代化便利的同時,用戶隱私泄露等惡性事件頻發,網絡空間存在的安全隱患需要我們更多的思考。歐盟出臺GDPR是國際社會對維護信息與數據安全的重要嘗試,然而這對于徹底解決新技術帶來的挑戰還遠遠不夠,全球治理在科技領域的發展需要進一步提升。
第三,在進一步推動傳統貨物貿易自由流通的同時,制定電子商務領域的全球貿易規則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緊急任務。電子商務,特別是跨境電子商務已經成為推動國際貿易增量發展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電子商務依靠網絡進行買賣和結算并依托第三方支付機構實際操作,貿易風險實際高于傳統的貿易方式。同時,跨境電子商務具有交易數量巨大,客戶申報信息準確性難以保證等特點,加大了國際收支計算的難度。此外,跨境電子商務也為國家外匯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今年年初,中國和日本、美國等共76個WTO成員簽署《關于電子商務的聯合聲明》,意在現有世貿組織框架基礎上開啟有關電子商務的談判。作為電商發展領先的國家,中國可在電子商務全球治理起到獨特的作用。筆者所在的全球化智庫(CCG)在首屆巴黎和平論壇上提出的“國際電商聯盟D50”就是中國聲音在構建國際電商管理機制的具體體現。
作為世界領先的科技創新力量和一個正在崛起的新興國家,中國應該參與構建全球科技管理和合作機制,推動國際對話與交流,讓科技進步成為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正能量”。
除科技自身外,人作為改造世界的最核心力量,在推動科技創新和促進全球化發展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科技革命再一次來臨的時代,各個國家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人才短缺問題。對中國來說,盡管我們已經走在世界前沿,但仍迫切需要吸引更多的高技能國際人才來華創業經營,所以,加強對全球人才流動的治理是各國推動全球科技治理發展的要求。倡議建立國際人才組織聯盟就是全球化智庫作為中國智庫推動全球人才流動治理發展的創新之舉。
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說,應對全球化挑戰需要加強多邊主義合作。在全球化新階段,各國人民只有通力合作才能應對數字科技發展帶來的各種新挑戰。作為國際社會中的重要一員,中國應該積極參與和創新全球治理,推動科技領域的國際多邊主義合作,承擔起全球化新時代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