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文教育展現蓬勃活力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袁禮
日期:2024-12-06 17:20:05
中文是中國貢獻給世界的重要公共文化產品。近年來,海外中文教育堅持語言交流與文化傳播結合、情境式課堂與數字化空間雙軌并行,為不同年齡學習者提供了全面發展的機會與平臺。
海外中文教育的內涵與外延不斷拓展和深化,在多語世界形成了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概念,它涉及中文的規范教學、文化的體驗實踐以及華裔子弟的祖語傳承等多個方面。
學術嚴謹與教學創新的相輔相成,共同繪就中文課堂互動促學的新篇章。中國外派中文教師遵循教育標準,參與研制教學大綱,提供中文學習指南,系統傳授語音、詞匯、語法等中文知識;國際中文教育志愿者的課堂充滿青春活力,如泰國某學校中文課堂上,學習小組圍繞中國高鐵等熱門話題展開的中文討論不僅營造了學習氛圍,還讓同學們在實踐中鍛煉了語言運用能力;保加利亞魯塞大學中文教學點將課堂搬到了“竹園”中餐廳,探索“從做開始學”“做中學”。可以說,海外中文教育通過知識講解、小組討論、文化體驗等形式,在實際情境中傳播中文邏輯與語言魅力,既激發了學生的研究興趣,還提升了學生的跨文化創造力。
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與世界文明互鑒在各地交相輝映,共同勾勒出文化間對話教學的創新范式。在慶祝中國傳統節日時,中文愛好者們不僅學習祝福語和習俗,還親手制作燈籠、品嘗月餅等,親身體驗中華文化的魅力、中國人的思鄉情緒。本土中文教師注重將本民族、本地區的文化元素帶進課堂,與中文知識進行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們比較研究文化異同。例如,首爾梨花女子外國語高中課堂上中韓傳統服飾的對比賞析,內羅畢大學禮堂中非洲音樂與中國傳統音樂的交織交融,不僅展現了海外中文教育在促進文化交流方面的積極作用,也印證了“和羹之美,在于合異”的哲理;澳大利亞標準中文學校師生積極參加堪培拉“國家多元文化節”,將教學成果分享給當地民眾,既推動了多元文化的接受與理解,也提升了中文教育的社會影響力。
專用語言與專門技能的教學課程加和、學術內容結合與學習成效化合,積累了海外中文教育關聯學習者職業發展的全新經驗。面向生產一線,海外中文教育為實現跨學科發展、產教融合而提供“小而美”的“中文+”學習課堂,不僅優化配置與整合了教育資源,增強了學習服務品質,還通過創新教學方法,確保專門用途中文的通用性和可理解性,有效提升了技能培訓質量與效率。阿根廷鋰鉀有限公司中文工坊將職業技能融入中文教學,就是一個典型例證,既滿足了企業需求,又發揮了中文教育支撐經濟社會的作用。
數字化技術無疑為海外中文教育創造了更加便捷的學習機會、更加充實的學術內容、更加柔性高效的學習評價。如學習者可以借助中文聯盟云服務平臺,隨時隨地接觸標準化、規范化、優質多樣的中文資源,享受個性化的靈活學習方式及測試服務等。由此,數字化和情景式的學習環境使學習者可以跨越時空、跨越文化距離,更好地了解中國、感知中國,進而拓展國際視野和全球意識。這些寶貴的經歷也將成為他們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財富。
海外中文教育不斷傳承創新,展現出蓬勃活力,規模持續擴大。語言服務支撐文化交流。未來,海外中文教育將繼續促進人民心與心的交流,推動文明互鑒。
(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袁禮系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