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鷹歸巢”熱度不減 華僑華人子女競相回中國求學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睿加 董雅惠
日期:2020-08-05 15:09:58
近日,中國高考錄取分數線陸續公布,有一群特殊的求學者成功入讀中國大學。
作為華僑華人子女,他們自世界各地回到中國接受大學教育。近年來,“雛鷹歸巢”的趨勢一直熱度不減,已形成新的風向。
學生已有3000多名
作為接收華僑華人子女歸國學習的典型代表,華僑大學于此有著相當豐富的經驗。
據該校招生處處長洪雪輝介紹,自2018年至今,在校華僑華人學生數量已從不到2000人增長至目前的3000余名。
之前,這些華僑華人子女主要來自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等東南亞國家,但近年來,“隨著數量的上升,覆蓋的面也越來越廣了”,洪雪輝表示,目前華僑華人學生來自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
持續的全球疫情是否對華僑華人子女今年歸國讀書計劃產生影響?
洪雪輝表示,事關國家防疫大局,一些影響如無法歸國參加考試的情況確實是難以避免的,但整體工作仍保持正常節奏。“我們的錄取工作當前正在進行,基本上跟往年大致持平并保持略有增長的狀態,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發放了幾百張錄取通知書。”
眾多考量下的合理選擇
“我兒子在去年回國實習,而我身邊的很多學生家長也都送孩子回去。我有一個好朋友,她的女兒在國內讀完了學士文憑,現在要繼續攻讀研究生了。”
在毛里求斯任教18年的資深教育界人士丘金蓮表示,無論是站在教師還是家長的角度,送孩子歸國念書是她一直以來非常鼓勵的方向。
她提到,歸國的安全與回家的親切、中國的教育理念文化與本身的華人身份,都推動著家長們做出這樣的決定。“我們作為華人,要知道我們的根,在我看來,這很重要,也是很基本的東西。”
面對這樣的趨勢,洪雪輝分析指出,近年來我國學校辦學條件的優化、生活水平的提升等因素,都使得華僑華人家長開始傾向于做出這樣的選擇。“說到底,還是中國越來越繁榮富強,大家回來求學的積極性也就因此越來越高。”
他同時指出,相對于其他學生,華僑華人子女原有的基礎不同,因而會存在一定時間的適應期,但是與此同時,他們的學習目標相對更明確。如果做好了歸國學習的打算,也要注意隨時了解國家政策,注重中文的學習。
講中國故事的新生力量
談及這一部分學生畢業后的發展,洪雪輝表示,就目前來看,華僑華人子女在歸國接受教育后,具備深入了解兩國文化習慣的優勢,無論是創業經商,還是進入海外企業發展,都備受青睞。他說:“這兩年提出這方面人才需求的企業明顯越來越多。”
“其實,這些學生之中的很多人,最終還是要回到原本生活的國家或地區發展。”洪雪輝表示,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他們當中的許多人也會自發地成為當地講述中國故事的新生力量。
“他們本身對中國帶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在中國讀書的時間里真正地了解中國,很多人也因此真正愛上中國。他們回到原本住在地后,由于有在中國生活的經歷和見聞,可以與當地人交流得更直接。”
對于未來,正如洪雪輝所言:“面對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我們可能會面臨很多新的挑戰,但相信只要國家夠強、夠好,還是會有更多的華僑華人子女愿意回國學習,甚至也有更多的外國人愿意來中國學習,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