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家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院在北京掛牌成立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綜合
日期:2019-06-14 09:39:23
全球首家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院掛牌成立
漢語國際教育駛入快車道
日前,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院揭牌儀式在京舉行,全球首家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院掛牌成立。
該研究院的成立是適應漢語國際傳播新要求的重大舉措,將為相關領域提供國家級思想庫,擴大漢語國際教育在世界學術話語體系中的影響力。
學科層次不斷提高
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劉利在揭牌儀式上說,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的繁榮對漢語國際教育學科建設提出了新的需求,客觀上推動了學科建設的創新。具體而言,一是漢語國際教育學科建設的視野不斷拓寬。漢語教學的研究領域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研究。二是漢語國際教育學科建設的社會服務功能不斷凸顯。三是漢語國際教育的辦學層次和學科層次不斷提高。“在國家‘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漢語國際教育也在努力提升自身的學科地位,力爭將漢語國際教育建設成為一流學科。”劉利說。
孔子學院總部黨委副書記于天琪表示,從去年開始,孔子學院總部在漢語國際教育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兩個方面著力打造研究隊伍,廣泛吸納專家學者的參與,已有初步成果。
隨著人工智能、語音技術等在教育行業的落地應用,科技為漢語國際教育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助力。在成都召開的第十三屆孔子學院大會上,智慧漢語課堂、全球中文學習平臺等不少助力漢語學習的科技亮相孔子學院新技術應用展與漢語教學資源展。
相關業內專家表示,科技不僅有助于拓展語言學習的途徑,比如解決國際漢語教育資源不均、師資短缺等問題,還有利于推動教學手段的創新,比如融入到教學內容篩選、課程組織實施和測試評價、收集學習數據、推薦個性學習方案等環節。
著力培養本土化漢語教師
劉利指出,在漢語國際教育進入快車道的同時,無論是事業發展還是學科建設,都面臨著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漢語國際教育作為一個新的學科,學界對學科內涵和定位問題的認識仍有爭議,尚未形成共識。
劉利認為,首先要著力推動學科理論建設。漢語國際教育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一部分,應該積極融入世界第二語言教學的主流。雖然漢語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但也同時具有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共同規律。因而,漢語國際教育在學科理論體系建設上,不僅要充分吸收和借鑒來自國外的理論和方法,更要在借鑒的基礎上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漢語國際教育學科理論體系。其次,要著力推進學術創新。在基礎理論研究上,應當瞄準世界語言教學研究的理論前沿,產出更多具有前瞻性、引領性和跨學科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北京大學教授陸儉明則提到,要著力培養本土化漢語教師。在他看來,基礎教學階段由本土漢語教師承擔教學任務有利于實現漢語教學的目標,因為本土教師相對更了解當地學生學習漢語的重點和難點,更懂得當地學生的學習心理,在漢語教學的過程當中也能更好地將漢語和學生的母語進行對比教學。
孔子學院總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漢語教師隊伍的本土化、專業化、職業化是孔子學院今后發展的重點和方向。此外,堅持與所在大學學術發展目標相結合,與所在國外語教學規范相結合,使漢語教學更加貼近當地思維、貼近當地習慣、貼近當地接受方式,這些都讓孔子學院更“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