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子在大陸的“激辯”人生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林春茵
日期:2019-07-29 11:24:01
第十八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簡稱“海辯賽”)27日在福州落下帷幕。對臺灣世新大學新聞系2014級學生陳韋蓉來說,她在大陸的一段“激辯”人生才剛開始。
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這位個子小小的“優秀辯手”說,為了打辯論,她參加過多場兩岸校際的大學生辯論賽,如今一年在大陸超過一兩個月。“海辯賽”結束后,她將飛往北京,參加大陸一檔收視率頗高的辯論類型綜藝節目復選。
“我很愛打辯論,大陸的辯論氛圍、辯題讓人印象太深刻了”,陳韋蓉笑說,有些辯題來自于大陸廣為人知的大眾文化,對臺灣青年而言卻十分新鮮,但“確實有話講”。
臺灣政治大學辯論隊接受媒體采訪。主辦方供圖
陳韋蓉最喜歡的辯題,是前兩年所遇的“佛系標簽對青年的成長利抑或是弊”。“對青年人來說,競爭壓力、理想和現實的落差,都讓人迷茫,這是個兩岸大學生都要面對的共性問題。”她說,這個話題特別有共鳴。
而她也發現,這一兩年來,篤信“小確幸”的臺灣年輕人也在用“佛了”來笑噱尷尬處境,“這意味著大陸的流行文化在臺灣年輕人中得到了認可”。越來越多臺灣青年西進打拼,陳韋蓉坦言,大陸提供夢想天地,而接納適應大陸風土人情、職場文化,才是圓夢之途。
臺灣大學中文系2016級學生李映璉在賽場上。 呂明
在大賽評委、湖北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周玄毅看來,“海辯賽”最大意義在于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因為辯論需要選手認真去學習在對方的文化背景里,對這個辯題怎么理解”。
記者發現,臺灣辯手們用“詩與遠方”論證青年成才的動力是夢想還是責任,用《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辦報風格佐證傳統媒體對真相的專業傳播,這些信手拈來,讓觀眾感覺到臺灣青年對大陸社情的熟悉了然。
在當天的臺灣政治大學和河海大學的決戰中,臺灣辯手即用大陸對青年創業創新的扶持政策,來力證大陸“幫助青年把經濟責任退后一點,激勵青年釋放夢想往前一點”,辯風犀利清晰而摘取本屆賽事桂冠。
當選“最佳辯手”的臺灣大學社工系2017級學生劉祖丞說,“海辯賽”是個認識大陸的“很特殊的機會”。在“傳統媒體和自媒體令真相更遠還是更近”時,他舉出一系列大陸新聞事件中的傳播規律,得出結論:“大陸民眾對小眾弱勢群體的同情接納,令人感動”。
臺灣世新大學新聞系2014級學生陳韋蓉在賽場上慷慨陳詞。 呂明
而通過“海辯賽”露出崢嶸的臺灣辯手,也已經成為勵志人物,佐證這一黃金賽事的成功。比如從辯手做到大賽評委的臺灣知名辯手黃執中就是其一。
近年黃執中頻頻亮相大陸熒屏,盡管本屆“海辯賽”他未出席,不少兩岸大學生辯手都向記者表示,正在關注他的最新狀況。
“(黃執中)學長提供了一種成功的可能。”陳韋蓉笑說,她正在努力通過復選的辯論綜藝節目里,黃執中大綻風采,“不過,我一定選另一位大陸女辯手做隊長,我太崇拜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