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社評選 2023國際十大新聞
來源:人民日報
日期:2023-12-31 10:25:54
編者按:當前,世界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但人類發(fā)展進步的大方向不會改變,世界歷史曲折前進的大邏輯不會改變,國際社會命運與共的大趨勢不會改變,對此我們要有充分的歷史自信。
2023年,習近平主席親自擘畫引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扎實推進。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崇高目標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營造主動有利的外部環(huán)境,為推動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進步事業(yè)作出更多更大貢獻。
1 元首外交氣勢恢宏,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不斷開創(chuàng)新局面
2023年,習近平主席4次出訪,出席多場多邊峰會,在華接待外國領導人、重要外賓數十位,中國元首外交氣勢恢宏、精彩紛呈。3月20日至22日,習近平主席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兩國元首就中俄關系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qū)問題進行了真摯友好、富有成果的會談,達成許多新的重要共識。雙方一致同意,本著睦鄰友好、合作共贏原則推進各領域交往合作,深化新時代全面戰(zhàn)略協作伙伴關系。7月4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為上海合作組織團結發(fā)展凝聚共識,為推動構建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注入重要動力。11月14日至17日,應美國總統拜登邀請,習近平主席赴美國舊金山舉行中美元首會晤,同時應邀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三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此訪為中美關系增添穩(wěn)定性,為亞太合作帶來新動力,為國際和地區(qū)格局注入正能量。12月12日至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越南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總書記同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確定了兩黨兩國關系的新定位,宣布在深化中越全面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基礎上,攜手構建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中越命運共同體……在習近平主席掌舵領航下,新時代新征程上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領風踏浪,闊步前行,寫下中國與世界深度交融、相互成就的嶄新篇章,彰顯以“確定之中國”為“不確定之世界”帶來穩(wěn)定性和正能量的努力與擔當。
2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行,開辟攜手實現世界現代化新愿景
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習近平主席在論壇開幕式上發(fā)表主旨演講,全面回顧共建“一帶一路”10年來取得的豐碩成果,深刻總結寶貴經驗,宣布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fā)展的新階段,并系統闡述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各國應當攜起手來,實現和平發(fā)展、互利合作、共同繁榮的世界現代化。這一宏偉愿景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脈相承,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明確了努力方向。
本次高峰論壇有來自151個國家和41個國際組織的代表來華參會,注冊總人數超過1萬人。論壇形成458項成果,中國金融機構成立7800億元人民幣的“一帶一路”項目融資窗口,中外企業(yè)達成972億美元的商業(yè)合作協議。
3 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舉行,全球文明倡議為促進人類文明進步貢獻中國智慧
3月15日,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舉行,來自150多個國家的500多個政黨和政治組織的領導人出席會議。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高層對話會并發(fā)表主旨講話,基于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與實踐作答人類社會現代化之問,并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強調要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共同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chuàng)新、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全球文明倡議意蘊深刻、內涵豐富、體系完整,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人類文明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
4 中美元首在舊金山舉行會晤,為新時期中美關系導航定向
11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美國舊金山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中美元首會晤。兩國元首就事關中美關系的戰(zhàn)略性、全局性、方向性問題以及事關世界和平和發(fā)展的重大問題坦誠深入地交換了意見。習近平主席全面闡述中方對于穩(wěn)定改善中美關系的權威立場,闡明雙方要做出正確歷史選擇,找到正確相處之道,開辟“舊金山愿景”。
此次會晤取得20多項重要成果,包括響應國際社會的期待,建立人工智能政府間對話;在解除對中方有關機構制裁前提下,成立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組,開展禁毒合作;在平等和尊重基礎上恢復兩軍高層溝通和機制性對話;同意明年早些時候大幅增加直航航班;擴大教育、留學生、青年、文化、體育和工商界交流;歡迎啟動中美“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工作組”,共同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成功。特別是兩國元首認可雙方團隊自巴厘島會晤以來為討論中美關系指導原則所作的努力以及取得的共識,強調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保持溝通、防止沖突、恪守《聯合國憲章》,在有共同利益領域開展合作,負責任管控雙邊關系中的競爭因素,為推動中美關系重回正軌提供了遵循。
11月15日晚,習近平主席在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上的演講中強調,中美關系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未來在青年,活力在地方。今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多次復信美國友好人士、致信中美民間友好活動、會見來訪的美國民間友人,躬身踐行對中美民間友誼的珍視,著力推動中美兩國民間友好關系向前發(fā)展,為中美兩國人民加強交流、增進理解、擴大合作注入強勁動力。
5 沙伊北京對話取得重要成果,中國踐行全球安全倡議的步伐堅定有力
3月6日至10日,在中國斡旋下,沙特、伊朗兩國代表團在北京舉行對話。中沙伊三方達成“北京協議”并發(fā)表聯合聲明,沙伊雙方宣布同意恢復外交關系,強調三方將共同努力,促進國際地區(qū)和平與安全。多個國際組織和國家發(fā)表聲明,對沙伊同意恢復外交關系表示歡迎,高度評價中方發(fā)揮的積極作用。
沙伊北京對話取得重要成果,是對話的勝利、和平的勝利,是有力踐行全球安全倡議的一次成功實踐。今年以來,中方發(fā)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系統闡釋全球安全倡議的核心理念與原則,明確重點合作方向和平臺機制;先后發(fā)布《關于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關于阿富汗問題的中國立場》《中國關于解決巴以沖突的立場文件》,深刻闡明政治解決地區(qū)熱點問題的中國立場……中國積極參與促進多邊安全合作,開展斡旋外交,為推動熱點問題政治解決不懈努力,致力于同各方開展反恐、生物、網絡、糧食、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推動完善國際安全對話交流平臺機制,踐行全球安全倡議的步伐堅定有力,充分展現負責任大國擔當。
6 首屆中國—中亞峰會舉行,推動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
5月18日至19日,首屆中國—中亞峰會在陜西省西安市舉行。這是中國同中亞五國建交31年來,六國元首首次以實體形式舉辦峰會。習近平主席主持峰會并發(fā)表主旨講話,就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中亞提出“四點主張”,就如何建設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提出“四個堅持”,并就怎樣發(fā)展中國同中亞國家合作提出“八點建議”。這是新時代以來,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完整、集中、系統向國際社會闡述對中亞外交政策,得到了中亞各國元首的高度贊同和熱烈響應,也為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峰會期間,中國同中亞五國達成了包括《中國—中亞峰會西安宣言》《中國—中亞峰會成果清單》等在內的7份雙多邊文件,簽署了100余份各領域合作協議。峰會對中國—中亞機制進行了立柱架梁和全面布局,各方商定正式建立中國—中亞元首會晤機制。
7 金磚機制擴員開啟新征程,增強了全球南方國家聯合自強的信心和底氣
8月21日至24日,習近平主席應邀赴南非約翰內斯堡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并對南非進行國事訪問。此訪期間,習近平主席出席金磚領導人會晤等一系列活動,數次發(fā)表重要講話,持續(xù)推動引領金磚發(fā)展勢頭。此次金磚領導人會晤決定邀請沙特、埃及、阿聯酋、伊朗、埃塞俄比亞等作為正式成員加入金磚。金磚國家領導人約翰內斯堡會晤成功召開并邁出擴員歷史性步伐,明確發(fā)出了金磚國家同發(fā)展中國家團結合作、攜手前進的響亮聲音,增強了全球南方國家聯合自強的信心和底氣。金磚機制的蓬勃發(fā)展,是南南合作平臺的拓展,是維護和平力量的增強,是世界正義陣線的擴大,是發(fā)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
8 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中國經濟“動力源”和“穩(wěn)定器”作用更加凸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fā)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出,今年全球經濟繼續(xù)緩慢復蘇并展現出韌性,但增速持續(xù)下降,各國分化趨勢加劇,經濟增長仍面臨多重風險挑戰(zhàn)。國際組織和機構分析認為,歐元區(qū)和英國面臨通脹高企等挑戰(zhàn),美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亞太地區(qū)增長勢頭向好。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的外部環(huán)境,中國經濟頂住了壓力,穩(wěn)定了規(guī)模,提升了質量。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2%,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保持領先,預計中國今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達到1/3。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合組織等紛紛調高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中國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已經宣布全面取消制造業(yè)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成功舉辦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消博會、鏈博會等國際展會,高質量實施《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qū)網絡……中國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強大正能量,帶來更多市場機遇、增長機遇、合作機遇。
9 全球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頻發(fā),COP28完成《巴黎協定》首次全球盤點
今年,美國夏威夷州毛伊島等地發(fā)生野火,颶風“丹尼爾”在利比亞東部地中海沿岸登陸并引發(fā)洪水災害,亞馬孫雨林遭遇百年罕見的干旱……全球氣候變暖加速演進,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現頻發(fā)、強發(fā)、廣發(fā)特征,嚴重影響全球經濟社會和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全球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氣候行動刻不容緩。
11月30日至12月13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在阿聯酋迪拜舉行。有14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出席會議期間召開的世界氣候行動峰會和“77國集團和中國”氣候變化領導人峰會。大會達成“阿聯酋共識”,就《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落實和治理事項通過了數十項決定,正式成立損失與損害基金,完成《巴黎協定》下首次全球盤點,達成全球適應目標框架、公正轉型路徑工作方案。大會取得的成果符合中方倡導的生態(tài)文明理念,體現了COP28“團結、行動、落實”的主題,對于維護和落實《巴黎協定》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
10 巴以沖突加劇人道主義危機,中方強調落實“兩國方案”是根本出路
10月7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爆發(fā)新一輪沖突。截至目前,沖突致使超過2萬巴勒斯坦人死亡,以方也有上千人死亡。200多萬加沙民眾流離失所,基礎設施遭到毀滅性破壞,加沙地帶陷入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
巴以沖突外溢效應明顯,對地區(qū)安全乃至世界局勢產生深遠影響。國際社會呼吁,必須為拯救生命、恢復和平采取更積極行動。習近平主席多次就當前巴以局勢闡明中國原則立場,呼吁立即停火止戰(zhàn),防止沖突擴大,保障人道救援安全暢通,強調根本出路是落實“兩國方案”,推動巴勒斯坦問題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決。11月21日,習近平主席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巴以問題特別視頻峰會并發(fā)表題為《推動停火止戰(zhàn) 實現持久和平安全》的重要講話,聚焦巴以形勢發(fā)展和突出問題,深入闡述中方立場主張。11月29日,習近平主席向“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國際日”紀念大會致賀電,這是習近平主席第十一年向聯合國“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國際日”紀念大會致賀電,充分彰顯了中國對巴勒斯坦人民恢復民族合法權利正義事業(yè)的堅定支持。在聯合國安理會11月輪值主席中國倡議下,安理會舉行巴以問題高級別會議,中方提交了《中國關于解決巴以沖突的立場文件》。中方在巴勒斯坦問題上長期秉持公正立場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評價。(本版統籌:曹鵬程 王芳 版式設計:蔡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