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騙局專門針對留學生 警惕這類“轉賬”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日期:2024-11-18 17:24:55
近日,浙江寧波警方接到反詐預警指令,有人正在進行高額轉賬,可能遭遇電信網絡詐騙。民警在一家銀行門口找到了當事人小李,此時他已經被騙子洗腦。那么小李究竟遭遇的是怎樣的騙局呢?
高額轉賬疑似被騙
民警緊急尋找當事人
小李告訴民警,他一直在國外讀書,此次回國期間,恰好有朋友向他借錢,他打出一筆錢款之后正要轉出第二筆,卻發現銀行卡設有限額,所以來銀行辦理相關業務。
小李聲稱是給朋友匯款,但言語間卻有些混亂,民警還發現,他提供不了收款人姓名、賬號以外的任何信息。感到事有蹊蹺,民警先對小李的銀行卡進行止付,然后將他帶回了派出所,并通知了他的父母來到現場。
就在民警一邊對小李進行反詐宣傳,一邊了解更多情況的時候,小李的手機打進了一通境外電話。
電話中的男子自稱是小李母親的朋友,還說他的銀行賬號出了問題,需要測試轉賬操作。但一旁的小李母親說自己根本不認識這個人,這通電話會不會和小李轉賬的真正原因有關呢?
在民警和父母的勸說下,小李告訴民警,他之前就接到過這名男子的電話,自己因為相信了對方的說辭,才把50萬元轉了過去。不過,事情真的只是這樣嗎?看著小李緊張的神情,民警覺得事情沒有這么簡單。
寧波市公安局海曙分局刑事偵查大隊民警 黃堅:考慮到小李的銀行賬戶里面還有251萬余元的資金,包括兩天以后,小李要到國外讀書去了。有可能會再次遭受重大的電信網絡詐騙風險。
當事人奇怪舉動
民警立刻心領神會
派出所里,警方和小李父母繼續做著勸解工作。接下來,小李的一個奇怪的舉動讓民警瞬間眼前一亮。
寧波市公安局海曙分局刑事偵查大隊民警 黃堅:他用他父親的手機敲出,對方能夠監聽我,對方可以威脅到我人身安全,公安局里面有內奸,類似于這樣的話,他打了文字給民警看。
民警意會了其中的緣由,連忙檢查了小李的手機,果然發現了一款一直開啟的實時通信軟件。民警對他的手機作了安全處理,意識到“危險”解除后,小李終于放下了戒備,向警方吐露了事情。原來,這一切都始于他回國前幾天接到的一通來電。
當事人 小李:說他自己是皇家郵政公司的客服,然后他跟我說,我寄了個包裹,然后在上海海關被扣下來了,說里面有未申報的藥物。
巧合的是,小李之前剛弄丟了錢包,身份證和銀行卡都在里面,于是,擔心有人冒用自己身份信息的小李幾乎立刻就相信了對方的說辭。
自稱是辦案民警的騙子說案件正處于秘密調查階段,讓小李籌集300萬元的保證金來申請取保候審,還教他用“留學生申博驗資”這個理由管父母要錢。小李這一次就是在騙子的指示下回了國,要辦理銀行卡、拿到家長給他的錢、并轉出去。
警方提醒
學生在國外讀書接到陌生來電和短信要提高警惕,尤其是對方自稱公檢法部門工作人員、并捏造各種名目要求轉賬匯款等,這些都是騙子的伎倆。如果無法判斷其真實性,可以聯系家人、親友,或向當地使領館尋求幫助。
寧波市公安局海曙分局刑事偵查大隊民警劉見富:公檢法機關絕對不會以這種方式來辦案,更加不會讓你轉賬匯款。如果遇到此類情況,首先不要慌張,及時和在國內的父母或者當地的使領館進行信息核實,我們也提醒廣大的留學生家長,一定要加強孩子的安全教育,建立起應急聯系渠道。
被騙子深度“洗腦”
不聽民警勸說
小李遭遇的是典型的冒充公檢法詐騙,以為自己真的犯了罪,就會對騙子言聽計從。面對這種情形,警方又該怎么辦呢?來看另一個案例中,湖北警方的一次勸阻工作。
通過和李女士簡單溝通,警方判斷,她很可能是接到了詐騙電話并對騙子的說辭深信不疑,“給兒子留學用”也恐怕是她為了順利取現而應付銀行工作人員的借口。而就在勸說李女士的過程中,民警還注意到,李女士的手機時不時有陌生號碼來電。
此時的李女士對民警和銀行工作人員的勸說有些抵觸,為了讓她盡快醒悟過來,民警聯系上了李女士的兒子,一同勸說李女士不要取現匯款。
在多方人員的耐心勸說下,李女士這才意識到事出蹊蹺。為了徹底戳穿騙子的謊言,當李女士的手機再次接到騙子的來電,民警接通了電話直接和對方對峙。
宜城市公安局鄢城派出所民警 魏兆義: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勸說,李女士才說出實情。接到電話稱自己的賬號涉嫌贓款,必須轉到指定的“安全賬戶”,否則影響兒子考公務員,這是一起典型的冒充警察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