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間廣交會“朋友圈”擴大了10多倍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張露 趙方圓
日期:2023-04-12 16:07:18
與時俱進、不斷擴容的廣交會見證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偉大進程。60多年間,從首屆廣交會迎來19個國家和地區的1223名采購商,到本屆廣交會吸引2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采購商,廣交會的“朋友圈”擴大了10多倍。世界也由此看到中國正以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
廣交會已然成為連接中外的貿易之橋,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張名片。
“新面孔”注入新活力
“老廣交”嘗鮮新場館
“我們是首次參加廣交會,這將是國產智能機器人第一次大規模亮相廣交會。”本屆廣交會“新面孔”不少,來自浙江的參展商CSF&錢江機器人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公司副總經理王永貴表示,今年廣交會設立了智能制造的展示板塊,公司得知消息后馬上報名參展。
“本屆廣交會,我們的展臺將展示一個小型的智能制造生態圈,其中包括機器人周邊、機器人本體、機器人應用集成、終端使用客戶等相關企業,相當于在廣交會現場就打通了產業鏈。參展過程中,我們還能與其他智能制造展商交流,探索更多合作可能性。”王永貴表示,通過廣交會找到更多客商后,公司將繼續在海外參加機器人展會,在一些國家設立分支機構和辦事處,希望在更好服務客戶的同時,擴大海外市場份額。
新面孔,新力量,新希望。廣交會上不斷涌現的“新鮮血液”,既是中國制造的新力量,又是中國出口的生力軍,為本屆廣交會注入了新活力。
除了新面孔,本屆廣交會還有“老朋友”,他們一如既往地對參展充滿了期待。
“本屆廣交會,我們的目標是與老客戶再聚首,同時交到更多新朋友,促成更多的成交。”廣州輕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輕出公司”)運營投資部部長陳靜告訴記者,公司希望與行業優秀的供應商多交流,及時掌握國內產業發展動態,擴大在供應鏈和進口采購等方面的合作空間。“作為廣交會的‘全勤生’,每參加一屆展會,我們的‘朋友圈’都能擴大。”她說。
陳靜表示,早在今年2月,公司就召開了專題業務交流會,與各展位的業務人員溝通選品,同時開始邀請新老客戶前來參加廣交會。3月,公司通過相關部門主動聯系外國駐廣州領事館,介紹輕出公司優勢產品和服務范圍,希望對方推薦當地優質客戶。
“目前公司已成功邀請尼泊爾領事帶企業到訪,雙方深入溝通了洗滌劑生產成套設備及亞麻紡織設備的供需對接及可行性方案,并一起到集團旗下的大型日化洗滌企業浪奇公司進行了實地考察交流。接下來我們希望能與菲律賓領館及企業溝通農產品進口和化肥出口方面的合作。”陳靜表示。
為了盡可能做好在廣交會新館的布展,輕出公司加工機械展位的業務員靳嘉玲在4月10日就進入廣交會D區的展位,忙著安排設備安裝。“新館寬敞明亮,水電、供氣等設施很齊全,特別適合工業機械類展示。我們這次帶來的高速往復式包裝機正好需要供氣,所以我們馬上申請了一臺空壓機,這樣我們就可以在現場進行更加直觀生動的展示。”
世界外貿看中國
全國外貿看廣東
與此同時,來自全世界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正陸續奔赴廣州。
遠在馬來西亞的眾多采購商早已組團出發。“在馬來西亞企業家眼中,廣交會匯聚了中國最優秀的企業和最優質的產品,擁有其他展會無法比擬的資源和商機。每屆廣交會展期臨近之時,他們早就準備就緒前往廣州了。”馬來西亞中國總商會會長盧國祥笑言。據悉,參加本屆廣交會的馬來西亞中國總商會團組人數將超過200人。
頭部跨國企業同樣不會缺席。截至目前,美國沃爾瑪、生牌、中央采購、史泰博,法國歐尚、家樂福,德國歷德,日本似鳥,阿聯酋LULU,墨西哥科佩爾等27家頭部跨國企業已確認參會本屆廣交會。
廣交會已然成為連接中外的貿易之橋。“世界外貿看中國,全國外貿看廣東”,作為中國外貿第一大省,廣東在全國外貿發展大局中發揮了“頂梁柱”“壓艙石”的作用。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廣東外貿進出口1.84萬億元,同比增長0.6%,其中出口1.14萬億元,同比增長2.2%。2022年,廣東外貿進出口總值達8.31萬億元,今年一季度在高基數上迎難而上、穩定增長,實屬不易。
不少外商看好中國未來的發展前景。華南美國商會今年年初發布的《2023華南地區經濟情況特別報告》顯示,75%的受訪企業計劃在未來三到五年里進行在華再投資,以擴大現有業務,滿足客戶需求。
在華南美國商會會長哈利·賽亞丁看來,廣交會是中美友好貿易往來的重要橋梁。“每年,廣交會都為來自世界各地的買家和賣家提供種類最多、質量最高的商品,不同規模的美國采購商都能在此找到業務范圍內合適的商品并獲得良好銷路,華南美國商會與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在2021年正式建立合作關系,將繼續與外貿中心緊密合作,推動更多美國企業參會。”哈利·賽亞丁表示。
專家 線下+線上,商貿+投資 打造“永不閉幕的廣交會”
“改革開放以來,廣交會不僅成為對外開放的‘廣東名片’,更是‘中國名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貿易研究院、國際服務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孫波認為,廣交會是中國拓展國際貿易和經濟合作的重要平臺之一,不僅是中國向世界展示自身經濟發展成就和產品優勢的舞臺,也是國際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拓展中國合作伙伴的重要窗口。
同時,他指出,廣交會也為政府制定對外貿易政策、拓展對外經濟合作、吸引外商投資等提供了重要參考。政府可以通過廣交會了解國際貿易和經濟合作的趨勢和發展動向,及時調整和優化自身的對外開放政策, 推動中國在國際貿易和經濟合作中的發展和參與度,從而進一步擴大我們的“朋友圈”。
“廣交會這一重要的國際舞臺還能很好地延展商業貿易網絡、貿易伙伴以及貿易主體。”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謝寶劍認為,在此過程中,我們與貿易伙伴能夠互相了解產品、市場,了解不同地區背后的文化差異、市場需求、商業模式,利于企業不斷開拓全球“朋友圈”,進入一些新興市場。
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未來廣交會如何把握機遇、創新機制、豐富業態、拓展功能,以實現全方位對外開放的目標?謝寶劍告訴記者:“這幾年,廣交會的機制越來越靈活,業態也越來越豐富。未來應該強化線上與線下相融合、虛擬與現實相融合等新業態的發展。”
在機制上,要建立定期和不定期機制。謝寶劍認為,除了一年兩屆的定期舉辦機制,還需要常態化機制,圍繞不同時期、不同主題,持續舉辦系列活動,打造“永不閉幕的廣交會”,從而越來越適應充滿各種不確定性的全球經濟形勢,“要以這種確定的機制、模式,應對不確定的發展趨勢。”
孫波認為,未來廣交會需要在加速數字化轉型、拓展服務范圍和服務方式、強化品牌形象方面突破創新。“數字化轉型是廣交會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孫波表示,目前廣交會已經開始采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為參展商和采購商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務。未來,廣交會需要進一步推進數字化轉型,建立數字化貿易平臺,提供更多、更全面、更個性化的服務。
同時,還要擴大服務范圍,拓展服務方式。“廣交會的服務范圍不僅僅是商品交易,還包括投資、合作、技術轉移等多個領域。未來,廣交會將積極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和企業家參與進來,建立更加完善的服務體系和平臺,滿足客戶需求,也為中國企業走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