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涌動活力 送崗送培訓暖心
來源:新華網
日期:2024-03-01 14:54:43
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九部門聯合開展的2024年春風行動正在各地推進。記者在河南、山東、廣東等地了解到,圍繞產業發展和用工需求,多地相關部門和企業送崗送培訓,促進勞動者就業。
精準服務送崗到身邊
“在網上看到政府發布的招工信息,沒想到把廣州的企業直接召集到了縣里。”家住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小海鎮的張文華說。
張文華參加的是日前在威寧縣舉辦的“2024年番禺區·威寧縣東西部勞務協作專場招聘會”,10多家企業主要來自廣州番禺區。據威寧縣就業局局長祖梅介紹,當天有近300人確定就業意向,還有約50人現場簽約。
近期,多地充分利用公共招聘網等線上載體和廣場車站、商超集市等人流密集場所,推出多種形式的招聘活動。
來自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的盧成27日參加了信陽市2024年春風行動大型招聘會。他之前在廣東東莞打工,為了照顧父母打算回信陽工作。
“企業發布的崗位信息真實,薪資待遇也不錯。我準備過幾天到河南瑞孚實業有限公司參加進一步的面試。”盧成對能回家鄉工作感到高興。
今年50歲的甘肅省定西市岷縣中寨鎮扎馬村村民汪永剛,近日乘坐務工人員高鐵專列來到山東青島,這是他第一次外出務工。
“兩個孩子一個上大學,一個讀高三,想外出打工掙些錢。”汪永剛說,得益于兩地人社部門的對接協調,他得到了在賽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工廠工作的機會,每個月到手工資有七八千元。
為了做好供需對接,有的地方還在宣傳方式上不斷創新。
東莞市職業介紹服務中心主任葉桂興介紹,人社部門在7條覆蓋多個鎮街及在莞8所院校的公交線路推出“職等你”公交服務,增加招聘信息曝光度;還將崗位信息制作成“崗位貼紙”貼在快遞包裹上,讓群眾在收包裹時順便獲取招聘信息。
加強培訓展一技之長
26歲的蘇土寧來自廣西,在廣東省中山市南朗街道舉辦的招聘會上物色了兩三個心儀的崗位,但因為缺少機器操作技術而不敢應聘。
三禮電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招聘負責人李佳讓他安心,“入職后企業會安排師傅一對一、手把手地教,3個月后基本都能勝任崗位。”
隨著一些企業對技工需求提升,以及勞動者對崗位、薪酬的期待值越來越高,擁有一技之長成為不少人的迫切需求。
春節剛過,在甘肅省積石山縣大河家鎮陳家村安置點,一處臨時開設的鋼筋工培訓班吸引了不少村民。記者看到,數十名學員戴著安全帽和勞保手套,手攥細鐵絲,正在練習箍筋。
“像陳家村這樣的培訓班,覆蓋了全縣15個鄉鎮。”積石山縣勞務辦主任馬虎賽說,技能培訓可以幫助群眾提高就業質量,助力他們更好重建家園。
在山東濟南市槐蔭區陽光大姐大廈內,濟南陽光大姐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正開辦家政和嬰幼兒照護技能培訓班。今年42歲的泰安寧陽縣人高鳳,是這期嬰幼兒照護技能培訓班的學員。
高鳳之前在家帶孩子,現在孩子大了,想著學門技術。“培訓非常規范,我想好好學,爭取通過考試盡快上崗。”她說。
信陽雙藝職業培訓學校的一座新校區27日正式啟用。記者走進學校教學區域看到,老師正在給學員們講授美容化妝專業知識。
校長李雙雙告訴記者,新校區占地約500平方米,主要培訓美容、電商、茶藝等專業,“很多信陽農村家庭的孩子學得一技之長后選擇自己開店,一些人在當地美容領域做得非常成功,月收入過萬。”
加力支持返鄉創業
來自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的楊再高、潘曉優,大年初九一開工就來到廣州。兩人是廣東嶺南現代技師學院“三都班”的畢業生,2021年返鄉創業。眼下,他們的創業遇到瓶頸。
“三都班”由廣東嶺南現代技師學院與廣州黃埔區人社局、三都水族自治縣人社局共同開設。“這次回來,我們一方面想向老師當面請教,另一方面也需要依托學校資源繼續開拓渠道和市場。”潘曉優說。
近年來,隨著一些熟悉市場需求、掌握生產技能、擁有經營經驗的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多地勞務市場正經歷從“走出去”到“引回來”的嬗變。
記者在位于信陽市羊山新區的潤氏電商辦公大平面看到,幾十名員工正通過互聯網認真答復消費者的各類問題。電梯間墻壁上張貼的“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格外醒目。
潤氏電商創始人劉中元的老家在信陽商城縣。他告訴記者,公司2011年在上海創辦,2015年搬到信陽,主要通過互聯網銷售家用電器。
近年來,信陽市制定《財政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16條政策措施》《信陽市“雁歸來”工程實施方案》等,在土地流轉、稅費減免、社保關系等方面為返鄉就業創業者提供支持。
“人社部門在社保政策、職業技術培訓等方面給了公司很大支持。”劉中元說,他對公司未來發展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