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新突破,一個接一個
來源:中國新聞網
日期:2024-12-27 23:19:46
新能源汽車年度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全國鐵路年度發送旅客首次突破40億人次,糧食總產量首次突破1.4萬億斤,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回首這一年,中國經濟取得了不少首次突破,標注著中國經濟的每一次脈動。
從創新中看動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這一年,中國經濟在逆風中努力向新而行。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黃漢權認為,今年經濟最大的亮點是以科技創新催生的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深空深海、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造等領域的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加快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形成經濟增長新動能。
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年度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僅標志著中國在汽車領域彎道超車,更展現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潛力。
新能源汽車僅是一個代表,這一年,很多新概念為公眾所熟悉,低空經濟、商業航天、人形機器人等新興產業如火如荼,點燃中國經濟創新的燎原之勢。
芯片出口突破萬億元,國產大飛機C919累計承運旅客突破100萬人次,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首發圓滿成功……在創新的引領下,中國經濟正不斷挖掘新的增長動力,拓展新的發展空間。
從流動中看活力
從天上到地下,人流涌動,物流暢達,信息流奔騰不息,流動的中國生生不息。
今年,全國鐵路年度發送旅客首次突破40億人次,創歷史新高。鐵路客運量、客運周轉量等主要旅客運輸指標穩居世界首位。同時,航空公司完成旅客運輸量突破7億人次,創歷史紀錄。
人流、物流、信息流加速流動,在節假日人山人海中,便可直接感受到中國經濟蘊藏的活力。
此外,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小包裹牽動大市場,每一個包裹的傳遞,都是一次消費活力的釋放,也折射出擴大內需成效。
2025年,中國將繼續下大力氣擴大內需,“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排在經濟工作任務首位,這將為經濟持續增長提供堅實支撐。
從開放中看實力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的每一次躍動都關涉世界經濟。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進出口總額歷史同期首次突破32萬億元,與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貿易實現增長。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國外貿頂住壓力實現穩定增長,展現韌性和抗風險能力,體現中國在全球經濟競爭中的實力。同時,中國努力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為貿易伙伴帶來更加廣闊的市場機遇。
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中國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即將順利完成。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文秀近期表示,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5%左右,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接近30%。
明年中國將把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列為重要任務之一。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對三里河表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意味著中國會繼續堅定支持經濟全球化,通過高水平開放,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確定性。
從穩健中看定力
沖破風浪、穩健前行,大國自有定力。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中國制造業企業總量首次突破600萬家,這其中既有深耕細作的傳統制造業巨頭,也有創新驅動的高新技術型企業,共同構成了制造業的龐大生態體系。
如今,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正朝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穩步邁進。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今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首次突破1.4萬億斤,此前已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這次邁上新臺階。
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這就是大國底氣和定力。中國不僅保障糧食基本自給,還為全球糧食安全作出重要貢獻。
這一個個首次突破,背后是迎難而上、干字當頭。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愈加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