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本土企業 海歸就業的新畫像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孫亞慧
日期:2019-04-13 08:48:13
哪些行業是海歸求職熱點?哪類企業更吸引海歸關注?哪些城市更獲海歸青睞?近日,BOSS直聘研究院發布《2019年海歸人才就業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梳理海歸人才就業趨勢中值得關注的新現象,也為“新海歸”就業求職提供了參考。
互聯網持續“受寵”
伴隨著春招熱度的逐漸升溫,對很多國內高校畢業生來說,求職時的“第一選擇”正在悄然發生轉變,互聯網公司成了畢業生就業時最常關注的招聘方之一。從“更穩定”的國企、公務員到工作屬性相對靈活自由的互聯網公司,就業選擇的改變無疑也從側面折射出中國發展的變遷。
不僅是本土畢業生,互聯網公司也獲得諸多海歸求職者青睞。根據《2019年海歸人才就業趨勢報告》中的統計分析顯示,今年,有32%的應屆海歸將互聯網作為首選期望行業,在行業分類中排名首位。
BOSS直聘研究院院長常濛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以阿里巴巴、騰訊等企業為代表的行業巨頭,在市值、收入規模、業務布局、科研實力、國際化程度等方面都已具備同全球一流企業競爭的實力,這是吸引海歸人才的硬指標。“國內互聯網科技行業經歷了‘爆發式’發展,出現了一批新產品、新模式,對海歸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常濛說。
對比2017-2019三年內的海歸人才就業趨勢報告后不難發現,互聯網公司一直保持著吸引海歸人才的強勁表現。去年7月,中國互聯網協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聯合發布了“2018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榜單。榜單顯示,在近5年,互聯網百強企業的互聯網業務收入規模從2014年的不足4000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1.72萬億元,擴張4.5倍,信息消費增長貢獻近15%。無一例外,入圍榜單前十名的阿里、騰訊、百度、京東、網易等公司都成為海歸回國就業時非常關注的企業,擁有強大吸引力。可以預見的是,互聯網企業所展示出的人才虹吸效應,很可能還將在未來幾年保持下去。
本土企業受追捧
就在前不久,全球知名創投研究機構CB Insights發布了一份最終統計時間為3月5日的報告,根據各公司運營的主要市場,統計了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全球326家獨角獸公司。在這份報告中,中國有92家獨角獸公司入圍,僅次于美國;排名第三和第四位的是英國和印度,分別有17家和13家獨角獸公司。而入圍這份榜單的今日頭條、滴滴出行等公司,在留學人員回國選擇就業單位時同樣位居前列。
一個毫無爭議的事實是,伴隨著如今國內企業綜合實力的不斷壯大,到本土公司上班正受到越來越多海歸的歡迎。根據BOSS直聘研究院的數據,在“2019年最受海歸青睞的TOP50企業”中,本土企業占到35席,較2018年增加6席,前16名均為本土企業。上一年排名靠前的埃森哲、花旗銀行、德勤等公司,在國內的行業巨頭和新興創業公司的沖擊下,并沒有保持住對海歸人才的吸引力,排名集體回落。
在《報告》中我們發現,這些排名靠前的公司中,既有騰訊、阿里、華為等行業巨頭,也有發展勢頭猛、增長速度快、企業估值高的獨角獸公司。對于其中世界級企業來說,無論是企業市值和體量,還是多元化布局和廣闊的發展前景,都成為企業吸引人才比拼中的核心要素。
“很多海歸希望能夠在國內做開創性的工作,大量迅速成長的本土創新科技企業能夠提供平臺和更大的個人發揮空間。”常濛說,“從更實際的角度來看,本土科技企業的薪酬福利水平也有競爭力,平等、開放的工作氛圍符合海歸口味。”
就業市場更理性
對于就業城市的選擇,在一線城市較大的住房、交通和生活成本壓力的大背景下,受益于城市發展速度加快和人才政策提振,新一線城市對海歸人才的吸引力持續增長,歸國留學生向新一線和二線城市轉移的進程逐漸深入。《報告》顯示,今年前3個月,選擇在北上廣深求職的應屆海歸比例較去年同期下降4.7%,而選擇二線城市的海歸占比則上升4.4個百分點,達到32.6%。
引才引智“遍地開花”,也吸引了更多留學人員回到國內施展才華。常濛表示,近年來我國出國留學和歸國人數都創新高,從就業角度來看,國內的就業市場更為廣闊,崗位多元化程度也顯著提升,本土企業的專業度和全球競爭力也有顯著提高。同時,行業內創新空間潛力巨大,這些都是能夠吸引海外人才回國發展的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海歸人才群體內部的就業競爭力分化現象也更為突出。競爭力在90分位以上的海歸,簡歷受雇主關注度達到均值5倍以上;而競爭力處于30分位以下的海歸,綜合競爭力并未達到國內普通高校的均值。這也對留學生的學業和工作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沒有真才實學,空有一張海外高校文憑已經難以為留學生的求職帶來實質性幫助。
“這反映出國內企業對海歸人才的辨識能力在不斷增強,單純的海外文憑不足以成為‘敲門磚’,這是國內就業市場更加理性的表現。”常濛說。她同時建議,留學生應扎實打好學業基礎,盡可能地體驗和融入當地文化,培養職業競爭力,回國就業時才能真正符合企業對“語言、技能和國際視野”的相關要求,在求職市場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