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華人與中醫藥文化展在廣州舉行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作者:蔡敏婕
日期:2024-04-19 14:48:36
200年前陳李濟是如何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漂洋過海的中國銀針如何對抗疾病?中醫藥文化為何能在西醫盛行的馬來西亞生根發芽?
“僑行萬里一脈岐黃”華僑華人與中醫藥文化展開展儀式12日在廣州華僑博物館舉行。據介紹,此次展覽每個單元以兩味中藥名作為標題,通過百余件(套)實物及文字、圖片、視頻等,講述華僑華人在推動中醫藥海外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的重要貢獻。
“創始于明代的陳李濟,在中醫藥出海路上,已經走過了逾200年。”嶺南中醫藥博物館館長陳秋娟帶來了廣藥集團旗下老字號守正創新的“出海”故事。百年前,陳李濟憑借廣州作為通商口岸的區位優勢,率先將產品銷往東南亞,推開了中醫藥走向世界的大門;華工潘應世歸鄉創業開啟了南藥老鋪“潘高壽”的百年傳奇;1925年王老吉遠赴英國參加倫敦展覽會,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民族品牌之一,如今將在全球56個城市建立涼茶博物館,延續萬里僑情。
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楊健銘在廣州中醫藥大學進修中醫學專業,他在分享中介紹,老一輩中醫師在馬來西亞華社力量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難開展義診,建立當地的中醫總會,自發組織教育機構培養中醫人才,自此中醫在馬來西亞生根發芽、發展傳承,相信未來將進一步推動馬中兩國中醫藥產業現代化交流與合作。
廣州市委統戰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展覽展示了華僑華人與中醫藥文化的緊密聯系,也讓更多的人了解中醫藥文化,了解華僑華人在海外的奮斗發展歷程。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負責人表示,舉辦此次展覽,有利于鼓勵引導海外僑胞傳承發展海外中醫藥行業傳統,加強中外中醫藥界的交流合作。
開展儀式上,廣州市委統戰部向廣藥集團和廣東省中醫院分別贈送廣州華僑博物館藏品《華人雜志》(復制件)和1936年華僑鋈圣寫給兒子恩煥的僑批(復制件)。
開展儀式當天,廣州華僑博物館戶外廣場還設置互動攤位,開展義診、香囊制作、中藥辨識等中醫藥體驗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朋友前來參觀體驗。
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提供的數據,截至2023年9月,中醫藥已傳播至196個國家和地區,我國已同40個外國政府及地區主管機構簽署了專門的中醫藥合作協議,打造了一批高質量中醫藥海外中心和國際合作基地,已有31家機構入選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