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磚一瓦見證時光流轉 十里樓臺彰顯文化魅力
來源:群眾新聞 作者:汪曼莉
日期:2024-06-18 16:53:36
雕欄玉砌的亭臺樓閣、氣勢磅礴的城樓關塞、祥和寧靜的鄉村民居……行走于三秦大地,文化的印記處處可見。無論是巧奪天工的梁枋構件,還是典雅古樸的窗欞紋樣,抑或是栩栩如生的磚雕木刻,都給予我們藝術的享受和文化的熏陶。
“歲月失語,惟石能言。”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古建筑、老街區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我們與過往歲月對話的橋梁。只有佇立、往來其間,知識、記憶和文字,才能通過感官、想象和思緒,突破時空的禁錮,還原古時真實的生活圖景,實現過去與當下的聯結。
每一座古建筑、每一條古街區都是一部凝固的歷史,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訴說著過往的故事。作為城市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建筑、老街區不僅僅是中國建筑藝術、建筑美學的展現,更是中華文化、地域文化的載體,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當我們“走近”它,可以領略古建筑的魅力和價值;當我們“走進”它,能夠感受文化的流傳、觸摸歷史的脈搏。可以說,每一次對古建筑、老街區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的探尋,都是一次歲月長河的穿行,一次與歷史的深度對話,一次對中華燦爛文化的感知與傳承。
中華文明五千年,古街長巷、亭臺樓閣作為“凝固的詩、立體的畫”,蘊含著古老深邃的智慧、深刻的哲學思想和美學理念、獨特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它們從歷史走來,延續著歷史文脈,彰顯著文化底蘊,守護著我們的“根”與“魂”;它們走向未來,煥發新的活力,創造新的歷史,能讓我們更深感知當代中國,更好理解未來中國。
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唯有以連續、動態的眼光看待文化遺產,將之與現實社會有效聯結起來,不斷賦予其新的生命力,才能讓歷史文脈真正得到延續;唯有將古建筑與城市發展、市井煙火融合起來,不斷豐富和拓展其價值結構形態,才能讓歷史與現實交相輝映,塑造城市的當下和未來。對待“凝固的詩、立體的畫”,我們尤需深度發掘它們契合時代需求的功能價值,積極探索它們與現代社會動態融合的實現方式,賦予它們新的時代內涵、新的旺盛活力,真正做到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銜接,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