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少數(shù)民族品牌搬到法國,看他們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
來源: 中國新聞網(wǎng) 作者:劉洋
日期:2024-06-20 11:10:19
在巴黎瑪黑區(qū)有一家名為山霧居的中式品牌集合店,售賣飾品、陶瓷、香薰等。
瑪黑區(qū)畫廊和博物館林立,不少藝術家和潮流青年聚集于此。店鋪主理人尚進都和冰清原本想在此開一間畫廊,專門售賣中國傳統(tǒng)繪畫作品。但考慮到營收,最終改變了想法。
“我們想要幫中國的藝術家拓展資源。但后來發(fā)現(xiàn),與法國藝術市場磨合需要很長的時間和大量資金,對我們兩個人來說還是太難了。”
在初始設想擱淺后,兩人再次琢磨店鋪的定位。瑪黑區(qū)不少店鋪都帶有民族風情,中國有這么多民族,為何不把這些民族的特色產品帶到法國呢?兩人于是一拍即合,開始尋找合適的品牌入駐。
冰清觀察到,很多西方國家的消費者傾向于回歸自然的理念,他們希望逃離都市生活釋放壓力。
以入駐的一家苗族品牌為例,苗族人做扎染服飾時用的顏料取材于自然,在設計圖案時也多從自然中汲取靈感,進店的客人對這些設計很感興趣。有的顧客在聽到產品由中國制造時,臉上會有異樣的表情。后來,他們轉變方式,在介紹銀飾時直接表明是由中國貴州苗族的匠人們手工做出來的。
一些顧客在聽到“苗族”“匠人”等字眼時,頓時來了興趣。冰清便會接著介紹紋樣設計蘊含了怎樣的寓意,運用的燒白、花絲等工藝是怎么回事。不少顧客表示,這些飾品和工廠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產品完全不一樣,價格也很公道。他們想到網(wǎng)站上了解更多款式。
“我們一般都是手捧著電腦,向進店的顧客邊講邊展示。我們在海外的流媒體上也發(fā)布了自己制作的廣告片,但是觀看量和完播率并不理想。后續(xù)我們會再研究。”
在宣傳品牌故事的過程中,尚進都和冰清嘗試了多種方式。他們曾邀請巴黎歌劇院的舞者結合苗族故事在門店前演出,很多游客在門店前駐足觀賞,然后進店了解產品。
冰清表示,好的產品有,匠人故事也有,剩下的是與市場磨合的過程。海外奢侈品進入中國是品牌效應先行,中國品牌打入海外市場則是優(yōu)質產品先行,再建立品牌效應。從他們的實踐來看,這條路行得通。
由于體量較小,和他們合作的也都是小而美的品牌。兩位創(chuàng)業(yè)者與品牌負責人一輪輪商討選定商品,在海外進行試水,根據(jù)反饋調整商品種類和備貨量。兩位創(chuàng)業(yè)者說,為這些民族品牌提供海外展示渠道是他們正在做的事。創(chuàng)業(yè)路漫漫,挑戰(zhàn)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