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劇海外上線 “最美逆行者”感動華僑華人觀眾
來源:人民日報
日期:2020-10-12 10:19:06
抗疫劇海外上線 引發強烈共鳴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在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之時,首部抗疫題材電視系列劇《最美逆行者》于9月17日亮相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檔,并于9月26日收官。緊隨其后,另一部抗疫題材時代報告劇《在一起》也自9月29日起在江蘇衛視、東方衛視等平臺同步播出。
與此同時,兩部抗疫劇在海外平臺上線,引起海內外華僑華人的強烈共鳴。
9月23日起,《最美逆行者》已在臉書、優兔等海外平臺同步商業授權播出,英語、阿語、西語、葡語等多語種譯制版也陸續在海外上線。千里馳援、堅守崗位、眾志成城、共克時艱……通過這些影像志,海內外華僑華人觀眾一起回憶那段共同“抗疫”的日子。
真實人物 平凡故事
《最美逆行者》由7個單元故事組成,《在一起》同樣采用單元劇的形式講述了10個抗疫故事。
每個故事都源自于現實生活,且劇中角色大都依據原型人物進行加工。
王志飛在《最美逆行者》的《逆行》單元飾演的華院長,其原型就是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院長張定宇,他雖然身患漸凍癥,行動不便,但依然堅守自己的崗位。鄧倫在《在一起》的《我叫大連》單元飾演的宋小強,其原型是武漢市第一醫院隔離病區志愿者蔣文強,他因走錯車廂而滯留武漢,之后克服恐懼成為醫院志愿者。回到家鄉大連后,又遭遇突發疫情,他再次主動申請當起志愿者。
有了這些寫實的群像人物,全劇充滿著真實且鮮活的現實主義精神。
“(電視劇中的)這些人就是我們身邊的平常百姓,就像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同事朋友鄰居一樣。”初看《最美逆行者》時,歸國華僑王嵐翔就覺得這部劇很真實。
她表示:“他們當然有各種各樣的缺點,畢竟在大災大難面前,人人都有一點小我的私心。但是,每個人也都有一顆奉獻自我的赤子之心。任何人在突然直面疫情的時候,心理都需要一個轉變的過程,但是瑕不掩瑜,這絲毫改變不了這些逆行者的偉岸形象。”
如她所說,劇中不少主角也都保留著普通人的不足,如《最美逆行者》的《幸福社區》單元中的護士鄒小溪(徐嬌飾)在疫情初期被分配到走訪社區的任務時,也并非義無反顧,而是有抵觸情緒的。
正因為劇中的細節體現出真實完整的人性色彩,方才顯得自然動人。
也正是無數挺身而出的逆行者,全國的疫情防控才能取得階段性的勝利,讓人們的生活重回正軌。這部劇將他們在工作崗位上發生的點滴故事都呈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看到每個平凡而偉大的小人物都在這場戰疫中閃耀著光芒。
生活在加拿大的留學生林威對于《最美逆行者》中那句“安全回來,我包你一年的家務”的臺詞印象深刻。“我之前在抖音上看到過這個新聞視頻,當時就很感動。沒想到在電視劇中再次看到了這一片段,覺得又被觸動了一次。”
感念祖(籍)國 致敬英雄
劇中角色在現實中都有著原型人物的對應,所以大多數海外華人觀眾在談起觀后感時,其關鍵詞都是“感動”。
“雖然國內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不過在經歷了那段時間的愛心傳遞和全民互助之后,再從電視劇中重新體驗一下當初的感受,依然非常感動。”王嵐翔說。
“我們這里到現在還是有疫情,但是幸好家人都在國內,這讓我無比安心。”身處澳大利亞的王帆非常高興抗疫劇能在海外上線播出,“疫情是人類與病毒的抗爭,無數勇敢的普通人是抗疫最美的英雄。有人逆流而上,有人挺身而出,我為祖國的強大和同胞的團結而驕傲,我們應該感恩每一位逆行者!”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片頭的時候,我就已經有點鼻酸了,在優兔上看一遍完整版劇情之后,真的說不出話來……從頭看到尾,真的一股淚涌上來。”旅居美國多年的華人謝峰在談及抗疫劇時格外激動,“我們中國總是能夠克服重重困難,中國人從來就沒有打不贏的仗!”
林威說:“為什么我們會這么感動呢?我想,這是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參與者,電視劇里的每個角色都可能是我們自己或者親朋好友,每個情節都可能是我們曾經遇到過的現實狀況,因為親身經歷過,所以才更加感動。”
尤其是對于抗疫劇的底色人物——醫務人員,包括《最美逆行者》的《逆行》單元中的軍醫肖寧(陳數飾)、《在一起》的《生命的拐點》單元中的張漢清院長(張嘉益飾)等,這些角色的堅守與奉獻讓曾經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更加感同身受。
“從疫情暴發直至今天,我很少有時間休息過,每天在家里、醫院以及其他醫療機構之間奔波。”在英國工作的護理人員張媛媛說,“但看到劇里那些援鄂抗疫醫療隊的白衣戰士,就會覺得我們做的事是會被記住的,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銘記歷史 期待未來
疫情的陰霾尚未完全散去,因此抗疫劇記錄的是正在發生的歷史,真正做到了留存記憶,燭照當下。
宏大敘事和群眾精神在劇中通過細節化的場景得以呈現,最大程度引發了海內外觀眾的共情,也勾起了一些人的回憶。
“我的一個高中同學在家鄉街道辦工作,從1月底疫情暴發到4月復工復產,她3個多月沒休過一天假,還常常加班處理突發情況。前期防護設備不足的時候,也像電視劇里那樣冒著相當大的風險走訪社區。所以我給國內親人寄回去口罩的時候,就專門叮囑送給她一些。”張媛媛回憶道。
她說:“我姐姐也把朋友送的口罩送了一些給她。我姐姐告訴我,疫情期間最辛苦、最危險的除了我們醫護人員之外,就是這些基層工作人員了。我們必須為這些平凡而偉大的小人物點贊,他們都是國家的脊梁!”
在美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主席梁冠軍看來,抗疫劇很好地體現了普通人面對洶涌疫情時的勇敢和奉獻精神,這些“最美逆行者”都是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但是都在不平凡的時間挺身而出,成為人民的英雄。
作為時代報告劇,這兩部抗疫劇從創作到播出都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由于劇本籌備及拍攝制作時間較短,也難免留下遺憾。
“如果這個劇用帶湖北口音的普通話,或者是帶著全國各地口音的普通話就更好了。”來自湖北的王帆對于抗疫劇抱有更高的期待。
同樣,梁冠軍也對于未來的抗疫劇充滿希冀:“我衷心期待著更多以人民為中心的、充滿時代創新精神的抗疫劇問世,繼續為海外華僑華人獻上一場豐富的精神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