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流合作中攜手前行 ——部分國家駐華使節團訪陜側記
來源:陜西日報 作者:王佳偉 孫鵬
日期:2021-06-07 11:03:07
6月3日,部分國家駐華使節團為期4天的訪陜之行順利結束。
本次訪陜的駐華使節團成員來自亞洲、非洲、歐洲以及南太平洋部分國家,他們先后來到楊凌示范區、西安、延安,對陜西的農業、工業、經貿、歷史文化等方面進行參觀和了解。
看農業
新型園區里的“智慧”
5月31日,使節團成員來到楊凌示范區,參觀楊凌智慧農業產業園等。工作人員向他們介紹了農業高新技術、智慧農業、旱區節水農業等。植物工廠通過計算機及各種傳感設備和控制設備智能化調控植物生長的光照、溫度、濕度等成果,受到使節團成員的一致稱贊。
尼日利亞駐華大使吉達告訴記者,兩年前他曾來過一次陜西,也看到過這些農業項目。兩年后,又看到了更加智慧和現代的農業科技。他對陜西從事農業技術創新的工作人員的努力表示贊嘆,更希望智慧農業技術能夠在尼日利亞也有所發展。
之后,使節團成員又來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旱區節水農業研究院。近年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利用學科群的科研優勢,為“一帶一路”沿線多個發展中國家進行了旱作與節水灌溉技術的現場教學與培訓,傳播了我國先進的旱區節水農業技術。
埃塞俄比亞駐華使館臨時代辦德瓦諾表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研究將造福世界人民,非洲十分需要這樣的創新技術,希望能和中國攜手合作,發展創新農業技術。
看港口
“一帶一路”上的友誼
6月1日上午,使節團成員來到西安國際港務區,參觀中歐班列運營中心、西安港汽車整車進口口岸和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
中歐班列運營中心是中歐班列“長安號”及“西安港”的重要展示平臺,可直觀反映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情況、運輸服務覆蓋情況、特色班列線路情況等。西安港汽車整車進口口岸則涵蓋了國際物流、整車進口以及國際貿易、國際物流、倉儲分撥、售后維修等多種功能。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探索中國與哈薩克斯坦農業共贏發展模式。
“西安國際港務區是中國發展港口特別好的案例,很高興看到這個智慧、創新的港口。”阿爾巴尼亞駐華大使貝洛爾塔亞參觀后表示,西安和歐洲很多城市都建立了貿易聯系,發展內陸港有優勢也很必要。“一帶一路”倡議十分有意義,中國和歐洲由此互聯互通,這些是非常令人欣喜的。
當天也是國際兒童節。在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健康體驗館,54組家庭齊聚這里,使節團成員和家長、孩子們一起動手包餃子、扯面條,收獲了許多歡樂。
來到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使節團成員參觀了汽車總裝配廠。據工作人員介紹,“陜汽”是我國商用車行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排頭兵,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成多個工廠。
這是盧森堡駐華大使俞博生第一次參觀“陜汽”。他感到很驚嘆。俞博生告訴記者,西安不僅是一座古城,更是現代化大都市,相信各類產業一定會在西安茁壯發展。希望接下來可以和西安有更多交流,推動兩國在汽車生產制造方面的合作。
看文化
感受歷史的傳承與發展
6月1日下午,使節團成員參觀陜西歷史博物館和大雁塔,在古老文物間穿行,了解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進行了一次“文化之旅”。
西班牙駐華使館參贊奧托內表示,古老的書卷、建筑反映出一個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很重視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西班牙也是一個重視文化的國家,計劃在2022年或者2023年將畢加索等著名西班牙畫家的畫作帶到中國展出。他還告訴記者,自己前一天晚上在城墻邊散步,看到老人帶著孩子玩耍。“人們非常放松,我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幸福。”奧托內說,“西安是個非常有幸福感的城市。”
6月2日至6月3日,使節團成員來到延安,感受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到達延安是在6月2日早晨,第一站便是寶塔山。巍巍寶塔下,大家頻頻駐足,聽講解員講延安寶塔和中國革命的歷史故事,并在山頂俯瞰延安城,感受這座紅色城市的新面貌。
毛里求斯駐華大使王純萬告訴記者,早上乘動車來延安,他一路上都在看風景,見到沿途的山上全是樹木。“到延安后,我也注意到延安的生態環境優良,我知道這歸功于中國的一系列生態環保政策。”
在楊家嶺,中共中央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及延安文藝座談會。使節團成員來到會議舊址進行參觀。
“延安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也是中國革命的圣地。我很久以前就想來一次。”朝鮮駐華大使李龍男表示,中國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提出了一系列正確的路線,指明了人民的前進方向,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中國人民把自己的命運牢牢地把握在了自己的手中。所以延安是非常有歷史意義的地方。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希望中國人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取得更大成就。
“我想告訴年輕人,老一輩共產黨人從這里的窯洞中走出來,用血淚和汗水換來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年輕人應當勉勵自己,不斷奮斗前行。”斐濟駐華大使坦吉薩金鮑是第三次訪陜,他說,延安有過光榮的革命歷史,今天來參觀,就是讓人們要記得這里曾經發生過什么,這里的革命家曾經做過哪些艱苦的工作。
使節團成員還來到延安紅星園國際文化交流園區,參觀了“國際友人在延安”圖片展覽,回顧了革命戰爭中,百余位來到延安采訪、考察、學習、工作和戰斗的國際友人為中國革命和延安與世界交往作出的貢獻。
津巴布韋駐華使館參贊喀什緹庫表示,本次訪陜讓他受益匪淺,特別是看到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脫離貧困,建設了繁榮富強的國家。中國不但自己繁榮,如今還幫助其他國家發展,這些都是中國共產黨人通過艱苦奮斗換來的。“我感動于共產黨人矢志不移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我們必須回顧歷史,知道我們從哪里來,才能知道我們應該對社會作出什么樣的貢獻。”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