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絲路”上的新機遇——綠色低碳技術合作惠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
來源:新華網 作者:李曉婷 趙佳樂
日期:2023-11-08 14:44:06
作為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中“推動科技創新”的具體舉措,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6日在重慶開幕。會場內外,關于“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綠色轉型、低碳發展的討論不絕于耳,“綠色”已經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的共識。
走進位于重慶九龍坡區的彩云湖污水處理廠,各式各樣的水生植物生機勃勃,置身其中如同漫步花園。“這是重慶建成的首個‘花園式’污水處理廠,今年5月投入運行。”彩云湖污水處理廠技術負責人漆漁江說。
在彩云湖污水處理廠內聞不見一絲臭味。據悉,污水處理廠使用了來自匈牙利的FCR(食物鏈反應器)污水處理技術,通過高度多樣化的生態系統,實現污染物的自然降解與凈化,這種技術大幅削減了污染物排放量,減小污染物對下游長江水環境質量影響。
“彩云湖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是中匈科技合作的代表性項目之一。”中國—匈牙利技術轉移中心(重慶)負責人梅惠玲表示,自2016年11月正式成立以來,中匈技術轉移中心持續推動中匈在綠色低碳、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重點領域的科技創新合作,多個項目“開花結果”。
中國已與30余個共建國家共同發起“一帶一路”綠色發展伙伴關系倡議,與來自40余個共建國家的合作伙伴共同發起成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
本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上首次發布的《創新絲綢之路發展報告》顯示,創新合作為共建國家綠色產業發展和環境保護提供強大技術支持。搭乘綠色低碳技術合作的“快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迎來更多綠色發展新機遇。
“我們自主研發的天然氣制乙炔成套技術更潔凈、更低碳,已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落地生根。”中國石化集團重慶川維化工有限公司技術質量部技術人員謝全兵告訴記者。
在烏茲別克斯坦,中亞首套PVC生產綜合裝置正有條不紊地運行著。2014年,中烏“納沃伊聚氯乙烯PVC、燒堿和甲醇生產綜合體建設項目”正式簽署,來自中國西部的川維化工公司作為項目核心乙炔裝置的專利許可商,為其提供先進技術專利。
“中國的技術和裝備先進成熟,讓我們生產出了優良品質的化工產品,不僅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也推動我們國家綠色工業的發展。”烏茲別克斯坦納沃伊公司操作主管法伊扎夫·烏克達姆說。
謝全兵介紹,項目投產后改變了烏茲別克斯坦長期以來PVC、燒堿等化工原料依賴進口的歷史,并為當地創造1000多個就業崗位。
11月6日,作為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的分論壇之一,“一帶一路”青年科學家論壇也在此間召開。論壇以“貢獻青年科技力量,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主題,有來自全世界的100余名科學工作者參加,旨在展現多學科先進技術如何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全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
緬甸科技部部長苗登覺在論壇上說:“我們的星球正面臨氣候變化等挑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青年科學家有權利為人們創造新的未來,使用自己的能力和技術對世界產生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