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帶一路” 地方兩會繪出“大格局”
來源:新華網 作者:張守營
日期:2024-01-30 17:31:14
自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一帶一路”成了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的“標配”,10年來,31個省份均針對“一帶一路”建設進行了“破題”。從全國各省區市的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10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在全國各地努力下取得了非凡成就:2023年1——11月,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17.65萬億元,非金融類直接投資2011億元,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7848億元;中歐班列2023年前11個月累計開行16145列,發送貨物174.9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7%和19%;雅萬高鐵開通運營兩個月,發送旅客突破100萬人次;孟加拉國國父隧道、尼日利亞萊基深水港等項目落成開通。2024年,全國各地將怎樣繼續開拓“一帶一路”?記者梳理了部分省區市2024年兩會關于“一帶一路”的相關論述。
吉林山東河北黑龍江:更大范圍內加強合作
吉林省省長胡玉亭在作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吉林省將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以改革開放賦能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快實施新一輪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發展規劃。爭取延吉—長白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盡快獲批。積極推進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暢通內貿外運航線。支持長光衛星、長客配套服務等開拓國內外市場。擴大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積極推進智慧海關建設。大力提升境內外人員入吉便捷化水平。
吉林省人大代表,琿春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林國介紹,琿春是我國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的窗口和面向東北亞開放的支點。2023年以來,琿春統籌推進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琿春口岸新建聯檢樓加快推進,開辟經俄海參崴、斯拉夫揚卡等港口的多條跨境運輸航線,獲批藥材進口邊境口岸,正式開展二手車出口、市場采購貿易等新興外貿業務,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達51億元、增長44%。
張林國表示,琿春市將充分發揮前沿窗口作用,按照“內外一體、跨境合作、港區聯動”的思路,全力把琿春打造成吉林省“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中的交匯節點。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緊緊圍繞暢通“長吉琿”通道,推動圈河高速等項目早日開工;在培育壯大既有航線基礎上,加強與周邊國家及浙江、上海、山東等地港口企業合作,爭取增加日照港為內貿貨物跨境運輸入境口岸,努力把琿春建設成有一定影響力的國際商貿物流樞紐。
2023年,山東中歐班列開行2566列、同比增長24.7%,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新三樣”產品出口同比增長47.3%;山東發揮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會、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等平臺作用,累計簽約重大外資項目272個,阿斯利康、益海嘉里等世界500強企業持續增資。
山東省省長周乃翔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山東省2024年將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落實“中亞三國”項目成果;增加中歐班列“上合快線”“日韓陸海快線”線路,創新發展跨境電商、冷鏈等特色班列,支持申建中歐班列集結中心,高水平建設16家境外經貿合作區。
山東處于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中心地帶,具備構建東西互聯互通大通道的天然條件。周乃翔表示,山東省2024年將提升中間品出口優勢,擴大“新三樣”、綠色低碳產品、二手車出口。支持加工貿易提檔升級,加快發展服務貿易、數字貿易,推動文化貿易“千帆出海”。2024年,山東計劃組織境外展會260場左右,訪總部拓市場,深耕歐美日韓。同時,更大力度發展東盟、中亞、中東、拉美、非洲新興市場;大力培育新業態,通過“金融賦能、前展后倉、市場雙向共建”等方式,做大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和保稅混配混兌業務規模。
河北省省長王正譜在作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時說,2023年河北省主動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中歐班列開行數量持續增長,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13億噸,唐山港貨物吞吐量繼續穩居世界第二。雄安綜合保稅區獲批并通過預驗收。創新舉辦廊洽會、數博會,一批國內外領軍企業簽約落戶。2024年,河北將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支持國際陸港建設,推動中歐班列由上規模向提質量轉變。鼓勵鋼鐵、裝備制造等企業“走出去”。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持續開展冀貨出海拓市場行動。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提高國際化招商和利用外資水平。實施開放平臺提能工程。開展自貿試驗區創新提升行動,形成更多制度創新成果。用好綜保區惠企政策。提升開發區能級。推動沿海地區開放發展。加快港口轉型升級,發展集裝箱運輸,開拓國際航線,推進戰略物資儲備基地建設,建設臨港產業強省。
黑龍江省省長梁惠玲近日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2024年,黑龍江省將擴大高水平開放合作。增強前沿意識、開放意識,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深化區域交流合作,在暢通國內大循環、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更大作用。
梁惠玲表示,2024年黑龍江將推進對俄貿易提質增效。實施“買全俄賣全國、買全國賣全俄”方案,加大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等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擴大俄油、俄氣、俄糧等大宗商品進口。提升大宗商品落地加工能力,打造農業、水產品、木材、煤炭、石化等跨境產業鏈。推動哈爾濱、綏芬河等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高質量發展,帶動重點沿邊城市跨境電商發展。
同時,黑龍江將深度對接RCEP等區域合作,擴大合作領域和經貿規模。積極參與東北亞區域合作,推動與日韓在電子信息、新材料、健康養老、創意設計等領域合作。擴大與東盟在先進制造、農業食品加工、生物醫藥等領域合作,加強與澳大利亞、新西蘭在畜牧業、現代農業、乳制品等領域合作。鞏固歐盟、美國等傳統貿易市場,拓展中東、拉美、非洲等新興貿易市場。
在持續提升口岸效能方面,黑龍江將深入實施綏芬河口岸運力提升、同江鐵路口岸設施升級、黑河公路口岸大橋暢通行動。完善口岸功能,統籌推進邊境口岸申建進境食用水生動物、糧食和肉類、冰鮮水產品指定監管場地。加快黑瞎子島公路口岸、黑河國際步行口岸建設。推進智慧海關與智慧口岸建設有機融合,深化黑龍江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地方特色應用項目建設。高質量建設哈爾濱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和國際物流集散樞紐。
在創新發展開放平臺方面,黑龍江將落實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加快推進哈爾濱、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建設。高標準規劃建設黑瞎子島中俄國際合作示范區,穩步實施開發區能級提升行動,推進綏芬河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建設,加快建設互貿進口商品落地加工產業園區。
貴州云南廣東:加快“走出去”實現新突破
2023年12月8日,一聲汽笛長鳴,滿載貴州輪胎、洗衣助劑等產品的“云貴·瀾湄線”國際貨運專列,從貴陽國際陸港都拉營站首發,用時8天到達老撾萬象。
作為貴州深入推進向西開放的重要突破,“云貴·瀾湄線”國際貨運專列的開行,首次實現貴州本土貨物通過中老鐵路規模化出境,進一步密切了貴州與RCEP國家的對接聯系。
近年來,貴州圍繞重大戰略問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建設西部大開發綜合改革示范區。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突破,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加快數據確權,實現數據資產化、價值最大化;國有企業改革穩步推進,組建貴州能源集團;礦產資源管理改革持續深化,完善“礦業權出讓+登記”制度,將礦業權“審批制”改為“登記制”;在打造公共資源交易“全省一張網”、持續深化“貴人服務”品牌建設、穩妥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方面多方發力。
貴州省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貴州將以國家戰略任務為牽引擴大開放,加快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去,推動外貿規模、開放通道、開放平臺實現新突破,加快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云南省省長王予波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23年云南對外開放合作打開新局面。云南務實推進面向印度洋國際陸海大通道建設,創新開行“滬滇·瀾湄線”“瀾湄蓉渝歐快線”“中歐+瀾湄線”國際貨運班列,中老鐵路發展遠超預期,累計發送旅客超2500萬人次、運輸貨物超3000萬噸,運輸范圍覆蓋我國31個省區市、12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成為我國聯通中南半島及環印度洋地區的鐵路大動脈。云南智慧口岸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全省口岸進出口貨運量增長32.2%,磨憨鐵路口岸成為我國對東盟的第一大鐵路口岸。云南省承建的暹粒吳哥國際機場通航運營,在周邊國家實施58個“小而美”民生項目。加快推進昆明、曲靖承接產業轉移園區和磨憨、河口、瑞麗沿邊產業園區建設,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建成開園。成功舉辦南博會、旅交會、產業轉移系列活動等,省外產業招商到位資金增長16%,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0.7%。
2023年,廣東外貿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外貿進出口總值8.3萬億元,繼續穩居全國外貿第一大省。數據顯示,2023年,廣東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3.04萬億元,同比增長1%,占進出口總值的36.6%,提升了0.3個百分點。對拉美、非洲分別增長7.5%和3.9%。
在今年廣東省兩會上,廣東省政協委員、臺盟廣東省委會常委、廣東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潘蘇表示,2023年,廣東出口呈現多元化趨勢,新興市場占比提升,在RCEP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政策紅利下,應引導企業在新興市場投資,順應區域價值鏈加強的國際趨勢。
廣東省政協常委、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青表示,作為外貿大省,廣東應積極發展“海外廣東”,明確“海外廣東”的戰略定位。以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東自貿區為平臺,聯手港澳在高標準國際規則對接中先行先試,夯實“海外廣東”高質量發展的國內規則基礎。同時,積極拓展東盟、“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等新興市場,深化“一帶一路”合作,主動參與建設區域產業鏈閉環。
廣東省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有機室主任張干表示,當前,廣東迫切需要發揮廣州北部“空鐵陸水”四網融合獨特優勢,突破粵港澳大灣區“南強北弱”發展困境,高水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開放新樞紐。
張干建議,積極推進貴廣高鐵廣寧聯絡線建設,打通廣州連接大西南、面向東盟的國際通道,深度融入和主動服務西部陸海新通道、共建“一帶一路”、RCEP等,做實做強做好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
廣東省人大代表、廣州海關關長李全建議,一方面要圍繞集結中心,統籌鐵路資源增強補給,爭取增加廣州國際港站等始發樞紐站點的固定班列數量,協調增加旺季省內班列數量,做大集拼集運等業務;另一方面,要強化數據集成,提升班列數字化水平,盡快組建廣東省統一的中歐班列信息化平臺,推動中歐班列計劃、訂艙、收運、裝卸、運輸全流程作業信息數字化。
李全還建議,要提升班列運能,支持新業態、新產業發展。發揮“全時刻班列+跨境電商”時效性高的優勢,研究完善鐵路運輸新能源汽車、鋰電池、電子產品等商品的技術標準、作業流程,推動新能源汽車專列等定制班列擴大出口規模,實現常態化穩定開行。此外,要鼓勵回程班列,完善境外物流服務保障。支持本土企業與海外物流企業開展合作,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拓展境外大宗貨物物流服務,降低回程班列攬貨運輸成本,促進回程班列發展。
廣東是全國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之一,產銷量長期居于全國前列。然而,廣東汽車銷售以國內市場為主,出口規模相對較小,還有較大增長空間。對此,李全建議廣東應抓住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風口”,推動擴大出口規模。他提到要爭取增加航線數量,豐富廣東出口滾裝航線布局;加大政策激勵,支持龍頭車企組建自主可控的國際汽車運輸船隊,支持航運企業探索革新汽車運輸方式;持續優化升級省內滾裝碼頭配套,深入推進智慧口岸建設等,打通華南地區的汽車出海大通道。
甘肅寧夏:融入“一帶一路”裨益良多
甘肅省政協委員任麗梅在今年甘肅省兩會上建議,圍繞“一核三帶”發展布局,構建以蘭州為中心,武威、天水為兩翼的“一體兩翼多點”協同,陸港、空港和企業聯動的對外經貿新格局。爭取將酒泉、武威、白銀、隴南等市列入全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提升拓展開放平臺功能和物流運輸能力。“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深入研究目標市場需求,豐富出口種類,增強與‘一帶一路’國家在新能源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甘味’特色農產品等領域的貿易往來。”
任麗梅建議,實施外貿創新提質行動,培育外貿新業態。引導省內有實力的企業開展對外貿易業務,積極組織企業“走出去”,參加國內外重點展會,大力培育特色產業電商經營主體,支持跨境電商海外倉建設。培養專業化的服務人才,利用省內高校資源,重點培養有甘肅情懷的“一帶一路”高層次人才。
“目前,寧夏在自治區級層面融入‘一帶一路’的規劃相對全面,但市域和縣域的頂層設計有所不足,且缺少落實方案。”寧夏政協港區委員、香港寧夏名特優產品銷售中心董事閻偉寧建言,應科學制定市縣融入“一帶一路”的規劃方案和實施綱要,甚至可嘗試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重點城市打造全方位合作先行區和示范區。
“過去的實踐證明,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已成為西北五省區提升對外開放水平、促進經濟高速發展的重大機遇。”閻偉寧表示,融入“一帶一路”對地方裨益良多。當地的資源、產品、品牌往往集中在市縣一級,繁冗的中間環節可能造成流通、溝通方面的不便。閻偉寧舉例,在香港頗有名氣的寧夏菜心,就面臨著“高銷量、低利潤”的困境。“實際上寧夏菜心的采收價格很低,但經過中間商的抬價,到消費者手里的價格反而偏高,大部分利潤也被中間商所賺取。”閻偉寧表示,“如果市縣一級可以直接‘走出去’,越過多余的中間環節與目的地對接、溝通,將對當地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市縣如何開拓溝通的渠道?閻偉寧特別提出,可發揮香港“超級聯系人”的作用,借助其影響力,實現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相關城市的對接。“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是國家對外交流、聯系的重要窗口。”閻偉寧表示,寧夏各市縣均有其特色產品,如葡萄酒、枸杞、馬鈴薯等,消費潛力空間巨大,如通過香港的營銷、推廣等,可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力,使地方的高質量產品走向世界。
山西:中歐班列車次“越開越密”
2024年1月13日上午,伴隨著火車鳴笛聲響,滿載金屬錳、復合地板、汽車配件等物資的中亞班列緩緩駛離山西中鼎物流園,開往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這是山西省2024年開行的第七列國際班列。自2017年以來,山西省中歐(中亞)班列已累計開行759列,其中中歐班列442列,中亞班列317列。常態化開行15條線路,通達15個國家40多個主要城市。
2023年11月23日——24日,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對運城張孝機場和國際貨運庫進行驗收。經評審,運城航空口岸通過現場檢查驗收,“客+貨”監管場所共同落地,正式成為山西省第三個航空口岸。
2023年12月24日凌晨,一架由泰國進口的空客A340-600飛機平穩降落在太原武宿國際機場,標志著武宿綜保區航空產業利用國際化產業平臺的政策優勢開展進口飛機保稅倉儲業務開啟新篇章。
“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的順利推進,極大提升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能力。”在今年山西兩會上,山西省商務廳外事處處長崔鐘丹介紹,近年來,山西省產業合作平臺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山西省把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建設作為中西部資源型經濟轉型綜改與對外開放合作的窗口,積極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精心研究設計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內容、實現路徑、推進措施,推進中國(山西)自貿區申報工作。持續推動山西綜改示范區RCEP國際合作產業園、長治高新區中德國際合作產業園、RCEP國際合作產業園、“一帶一路”(祁縣)中小企業特色產業合作區建設。
“2023年,我省中歐班列完成了由‘開疆拓土’到‘深耕挖潛、提質增效’的蛻變。”作為山西中歐班列組織運營平臺,華遠國際陸港集團旗下山西晉歐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鵬飛說,“我省中歐班列車次越開越密、貨量越運越大、車速越跑越快。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助力‘山西制造’走出國門,助推我省產業鏈、專業鎮高質量發展,為提升山西開放能級和深化全方位轉型、加快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