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絲路起點的新脈動
來源:陜西日報 作者:陳志濤 蒲茜 朱樂 汪星言
日期:2024-08-11 11:03:58
開往中亞方向的中歐班列(西安)越來越多,“中歐班列+海外倉”供應鏈新模式逐漸形成……中國—中亞西安峰會涉陜成果加速落地,為西安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注入了澎湃動能。今年上半年,西安進出口貿易總值2038.58億元,其中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貿易總值1142.82億元,同比增長21.5%——
上半年,中歐班列(西安)中亞方向開行342列,讓“中國制造”走向世界,也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優質商品源源不斷運抵中國;
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嶄露頭角,阿拉木圖中哈物流場站項目加速推進,推動中哈“樞紐對樞紐”物流通道加快升級,促進跨境貿易蓬勃發展;
由愛菊集團投資建設的哈薩克斯坦北哈州糧油物資生產物流加工基地竣工投產,為陜西再添一處海外糧倉;
……
一年來,中國—中亞西安峰會涉陜成果加速落地,為西安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注入了澎湃動能。今年上半年,西安進出口貿易總值2038.58億元,其中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貿易總值1142.82億元,同比增長21.5%。
西安,這顆古絲綢之路上的璀璨明珠,正持續放大中國—中亞西安峰會效應,積極肩負起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使命,續寫著新時代絲綢之路的輝煌篇章。
汽笛悠揚,絲路商貿再提速
7月25日,在愛菊健康生活體驗館,新上架的哈薩克斯坦冰淇淋吸引了不少市民,蜂蜜、餅干、巧克力等優質進口食品紛紛從貨架走進百姓家。
“這些食品大部分是通過中歐班列(西安)運回來的。”愛菊集團副總經理劉東萌說,“銷量每年都在上漲,產品種類也在增加,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都有較大提升。”
近年來,愛菊集團在中歐班列(西安)的重要節點上建立了“三位一體”的農產品物流加工園區,培育了從種植、加工到倉儲、物流的全產業鏈條。
中國—中亞西安峰會舉行后,愛菊集團“走出去”的步伐進一步加快。“我們在哈薩克斯坦北哈州建成150萬畝優質糧食種植基地以及年產30萬噸油料加工廠。”劉東萌說。
這些產品在哈薩克斯坦的園區就地裝車,搭載中歐班列(西安)回到西安國際港站后,通過站內的糧油運輸專線直抵愛菊集團的倉庫。“方便快捷,‘門對門’配送。”劉東萌說。
與此同時,借助中歐班列(西安)便捷的貨運服務,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加快走向世界。
在西安國際港站,裝滿了新能源汽車、光伏產品等貨物的集裝箱整齊排列,即將奔赴海外。
“平均每隔100分鐘,就有一趟中歐班列(西安)從西安國際港站進出。”西安浐灞國際港港口管理局局長馬理說,如今,中歐班列(西安)已穩定開行18條運行線路,通達歐洲25個國家223個城市,連接11個亞洲國家超100個城市。
自2013年首趟開行以來,中歐班列(西安)開行量、貨運量等指標持續上漲,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一。西安也由此成為全國首個中歐班列年度開行突破5000列的城市。
今年上半年,中歐班列(西安)開行2377列,發送貨物255.3萬噸,有力帶動了西安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貿易,彰顯了西安對外經貿往來的活力。
共建樞紐,開放平臺再升級
7月25日,在位于西安國際港站的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一批即將出口的新能源汽車排列整齊,等待裝箱。
“我們最近一直在做吉利汽車整車、比亞迪汽車散裝件的出口業務,月均發運量分別有10列左右。”碼頭運營方、中哈(西安)商貿物流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蔣昊辰說,用時約15天,這些貨物將抵達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等地。
今年2月,作為中國—中亞西安峰會重要合作成果之一,由西安自貿港建設運營有限公司和哈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的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正式投運。
在西安自貿港副總經理張奇韜看來,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的落地,讓西安自貿港與哈鐵快運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有效解決了中歐班列(西安)在境外的運輸時效和資源調配問題,深化了中哈兩國互聯互通。
目前,中國與哈薩克斯坦之間的貨物運輸量不斷增長,2023年中哈鐵路換裝量達2800萬噸;中國借道哈薩克斯坦發往歐洲、西亞的集裝箱,30%以上在西安集結發運。
“哈鐵快運與我們深度綁定后,對中歐班列(西安)的資源傾斜力度會更大。而且,雙方的溝通成本大幅降低,過去耗時一整天的手續,現在1小時內就能辦完。”張奇韜說。
對此,蔣昊辰也深有感觸。“過去,大多數物流企業只能做國內段或國外段的物流運輸業務,能提供全程式物流運輸服務的很少。”蔣昊辰說,在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的統籌協調下,各環節的等待時間進一步壓縮,貨物集結、分撥、過境的時效性有了大幅提升。
“例如,從西安到阿塞拜疆巴庫的跨里海國際貨運班列,由于集裝箱換裝、單據填報、通行查驗等環節實現了‘無縫銜接’,全程平均運輸時間從30天縮短至12天。”蔣昊辰說。
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的帶動效應不止于此。今年底,阿拉木圖中哈物流場站項目將建成投用,成為與其定位相似的境外物流樞紐,實現中哈“樞紐對樞紐”物流通道升級,進一步推動西安與哈薩克斯坦開展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加緊密的共贏合作。
一方熱土,“絲路使者”再出發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化身新時代“絲路使者”,續寫絲路新故事。
7月26日,瀏覽著源源不斷的網上訂單,來自吉爾吉斯斯坦的葉麗婭很慶幸當初選擇在西安創業。
“中國有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東西,比如種類豐富、功能多樣的小家電、智能產品,還有新能源汽車,它們在吉爾吉斯斯坦很受歡迎。”葉麗婭說,吉爾吉斯斯坦的蜂蜜、面粉等農副產品,也受到不少中國顧客的青睞。
“跨境電商+中歐班列”構筑的“網上絲路”“鋼鐵駝隊”,讓葉麗婭的跨境電商生意越做越好。
“開放的中國充滿了機遇。從最初銷售蜂蜜,到現在涉足跨境電商,拓展文化、教育、旅游等多個板塊,我們一步步打開了中亞五國市場。”葉麗婭說。
西安到中亞實現了五國七城國際航空全覆蓋,開往中亞方向的中歐班列(西安)越來越多,“中歐班列+海外倉”供應鏈新模式逐漸形成……一年來,隨著峰會涉陜成果加速落地,西安與中亞的經貿往來更加便利。
來自哈薩克斯坦的阿妮塔與丈夫元朝輝創辦的企業也通過中歐班列(西安)不斷開拓海外市場:2017年,他們通過中歐班列(西安)發出跨境電商貨物集裝箱,成為西安首家利用中歐班列(西安)搭載跨境電商貨物的企業;2019年,他們組織一批貨物,搭乘陜西首列跨境電商出口專列發往白俄羅斯……
“中歐班列開到哪兒,我們就要把生意做到哪兒!”元朝輝說。如今,夫妻倆成立的陜西絲路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已建立起覆蓋整個中亞及俄羅斯的貨物銷售體系,擁有300余家中國供應商和2000余家線下電商體驗店。
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讓不靠海、不沿邊的西安成為對外開放的前沿,成為一方投資創業的熱土。一個又一個創業者,在西安找到了實現夢想的舞臺,不斷續寫西安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友好交往的“古都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