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于“一帶一路”的陜西
來源:陜西日報 作者:楊曉梅 張梅 柏樺 艾永華 田涯
日期:2021-09-07 11:20:54
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陜西省上下緊抓歷史機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兩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國家相關安排部署,貫通落實“五項要求”“五個扎實”,立足交通區位、產業、科教、歷史文化等優勢,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著力破解開放不足問題,全力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為高質量發展持續增動力、添活力。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8周年之際,推出“行走于‘一帶一路’的陜西”專刊,充分展示陜西省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取得的豐碩成果。
朋友圈有多廣
8月30日,中歐班列長安號始發站和回程班列目的地——西安國際港站站改工程竣工,這意味著陜西“交友能力”再次提升。
作為“一帶一路”上的重要節點,近年來,陜西依托長安號和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等,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打造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和中國最佳中轉機場,“朋友圈”加速擴大。
截至目前,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已開通國內航點228個、航線383條,覆蓋全國70%以上的大中城市和重點旅游城市,國內航線通達性、支線航點覆蓋率均位居全國第一。其中,國際(地區)航線92條,內含國際全貨運航線18條,通達全球37個國家,包括“一帶一路”沿線21個國家45個城市,逐步形成了“絲路貫通、歐美直達、五洲相連”的國際航線網絡格局。
長安號開行的國際線路達到15條,覆蓋44個國家和地區,覆蓋中亞、南亞、西亞及歐洲地區主要貨源地,并在全國率先實現中亞方向市場化運行;開通了南亞公鐵聯運班列,創新拓展跨越里海、穿越土耳其馬爾馬拉海底隧道國際線路,以及直達立陶宛維爾紐斯、斯洛伐克多瑙斯特雷達等線路,推出“德國快線”等產品;開行了西安至青島、寧波海鐵聯運班列,以海鐵聯運方式融入全球港航體系,吸引日韓貨物通過海鐵聯運在西安中轉集結開拓第三方市場;15條“+西歐”集結線路,吸引全國29個省的貨物在西安集散分撥,輻射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晉陜豫黃河金三角等主要貨源地。
人暢其行,貨暢其流。不斷擴大的“朋友圈”,為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注入活力。西安咸陽國際機場2020年貨郵吞吐量達37.63萬噸,排名躍升至全國第十;2021年前7月,貨郵吞吐量同比增長35.1%,增速位列全國十大樞紐機場第一;累計帶動近200家國內外物流企業、10余家航空公司區域總部在空港新城落戶,吸引華東、華南等地區近20個城市的快件貨物經西安轉運。
2020年,長安號全年開行3720列,約占全國總量的20%,開行量、重箱率、貨運量等核心指標位居全國第一。截至2021年8月11日,中歐班列(西安)累計開行突破1萬列。依托“高歌猛進”的長安號,西安綜合保稅區已建成功能完備的口岸體系,包括鐵路一類、公路二類開放口岸,糧食、肉類、整車指定口岸以及國家跨境電商綜試區、全國二手車出口試點等;300余家外貿類企業、300余家物流企業在西安落戶發展;以延長石油集團、陜鼓、法士特、愛菊糧油等為代表的省內龍頭企業加快布局海外市場。
秦創原有多忙
一支15人的高水平科技經紀人隊伍,每天奔波于省內外高校院所、企業開展調研,征集春種基金項目230余個,推動68個項目簽約落地。
收集整理153個文件、千余條政策,深度梳理形成涵蓋科技人才、成果轉化、企業創新、科研平臺、服務體系等5大類共70條措施的“政策包”,正在形成“1+N”政策體系。
截至8月底,已舉辦23個主題44場路演活動,推出154個項目。
……
3月30日,陜西省正式啟動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作為陜西創新驅動發展的總平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旨在集聚科技創新資源,促進科技、金融、產業、人才有機結合,加快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步伐,把陜西省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
在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的帶動下,今年上半年,全省技術合同交易額同比增長40%。截至目前,全省24個高新區新增注冊企業1.71萬家,同比增長61.97%;凈利潤685.14億元,同比增長22.75%。
“兩鏈”融合加速推進,創新創業氛圍濃厚。西安市采取多種方式推進成果轉化200余項,積極打造西安電子谷。銅川、商洛、漢中、榆林等市按照“飛地創新、離岸孵化、回遷發展”思路,在總窗口建設飛地科創中心、孵化器、研究院,加強科技資源的對接流通。咸陽市向相關高校院所、企業選派科技聯絡員,推行科技聯絡員工作機制,成立了全省首家地市級科技工委。楊凌示范區提出秦創原農業板塊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推進種業、果業等4個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寶雞、渭南、延安、咸陽等市設立本級秦創原創新促進機構,統籌科技資源,推進創新發展。韓城市在氫能源、工業互聯網、智慧交通等方面,加強與總窗口對接,孵化當地優勢產業。
隨著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步伐加快,陜西省形成了全方位、全鏈條支持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金融服務體系。陜投集團、西安市、咸陽市、銅川市先后設立近50億元的投資基金和種子基金。西咸新區先后設立了硬科技基金、高校科技種子創業投資基金等7支基金,總規模達16.6億元。幾個月來,陜西省先后舉辦秦創原走進上交所、金融機構走進秦創原推介會等活動,推進上交所在總窗口設立工作站、區域股權市場設立特色專區,并設立了6億元的上市后備企業股權投資基金。與此同時,金融機構主動服務秦創原。陜西股權交易中心“西咸新區企業專區”正式上線,長安銀行總部落戶總窗口,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科技小貸、科技擔保等新業務。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極大提高了科技創新資源統籌和使用效率,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快了企業孵化和成果轉化。我們還將進一步加力加速激發潛能,盡快推動平臺蓄勢積能、見效成勢。”省科技廳廳長孫科表示。
文化交流有多深
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上,文明交流、文化交融的友好篇章伴隨著聲聲駝鈴傳續千年。2013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文旅合作活力被激發。8年來,陜西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旅游交流豐富多彩,陜西站在了向西開放的前沿。
2014年,作為我國首個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國家級綜合性國際藝術盛會,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落戶陜西。從首屆30個國家和地區參與,到第六屆116個國家和地區參與,從文藝演出、文化論壇、惠民巡演到國際現代藝術周、國際兒童戲劇周,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一次次在古都西安相聚,共同唱響一曲絲路長歌。
7月16日,當2021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游博覽會在西安拉開帷幕,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駐華使節、展商,與國內31個省區市的800余家文旅企業、機構共聚一堂,為探討文旅產業發展前沿,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旅游消費需求搭建平臺。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游博覽會舉辦7屆,4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展商參會參展,累計簽約旅游項目249個,合同金額約1863億元……絲綢之路旅游合作、文化交流持續推進,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推動共建共享的共同追求和合作精神持續彰顯。
……
隨著陜西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交流日益緊密,陜西文化大步走出國門,將獨具陜西特色的文藝作品、旅游產品帶向世界舞臺。
8年來,陜西省以“文化陜西”和“了解中國從陜西開始”為形象統領,精心打造陜西“國風秦韻”品牌,組織演出團隊赴數十個國家開展文化旅游交流活動。一系列交流活動,講述了陜西故事,使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在世界舞臺上不斷提升。
8年來,陜西省充分發掘千年古都、絲路起點、華夏之源的歷史文化價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深化與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人文交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博物館教育資源合作《西安宣言》的發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博物館友好聯盟的成立,有力推進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合作。
8年來,陜西省把發展文化旅游業作為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不斷加快融入世界的步伐。目前,泰國、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已在陜西設立領事館,近20個國家在陜西設立簽證中心。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位列全國前十,已初步構建起“絲路貫通、歐美直達、五洲相連”的國際網絡格局,構建起陜西對外開放的航空大通道。
開放創新理念,絲路文旅共生。今年,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陜西省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國際文旅交流與合作,通過線上展覽、“云推廣”景區連線、境外社交媒體宣傳等形式,吸引海內外民眾暢游陜西,讓不同語言、不同地域的“絲路人”,在增進國際文化交流的國際平臺上,締結友誼、深入合作、聚力前行……
特色農產品走得有多遠
8月31日下午,咸陽涇渭茯茶有限公司機器轟鳴,工人在忙碌地工作。
“茯磚茶的生產工藝非常講究,以黑毛茶為原料,要經過篩分、拼配、渥堆、汽蒸、壓制、發花、干燥等多道工序。”該公司副總經理王轉軍說,茯磚茶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等多種元素,又具有獨特的“金花菌”,因此有助消化、解油膩、降尿酸、降高血糖等功效,故而有生命之茶之說。
咸陽涇渭茯茶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陜西省第一家保護性恢復發掘茯茶傳統工藝、第一家構建茯茶完整產業鏈的企業。10余年間,該公司注重傳承與創新并行,先后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中國茶葉品牌傳播力十強企業”等多項殊榮,現已成為中國茯茶頂尖企業。
“過去,陜南地區每年春茶采摘后,夏季生長的鮮葉基本浪費。茯茶的原料為黑毛茶,我們每年收購黑毛茶4000余噸,大量的原料需求不僅提高了夏秋季鮮葉的利用率,也增加了茶農采茶的務工收入。”王轉軍說,“在發展壯大陜西茯茶產業的同時,涇渭茯茶為秦巴山區的茶農開辟了一條穩定、持久的增收途徑。”
咸陽涇渭茯茶有限公司在西鄉縣自建茶園基地3000畝,同時與西鄉、紫陽等縣以“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合作模式,帶動近2萬戶茶農實現持續增收,年戶均增收千余元。
涇渭茯茶以其特有的品質深受消費者青睞。該公司開發出具有濃厚陜西文化特色的手筑、經典、官茶、生肖等多個系列產品,并在全國設立近200家專營店,還在香港及美國設立分公司。“搭乘‘一帶一路’的東風,2016年,涇渭茯茶出口韓國,這是陜西茯茶首次走出國門。”王轉軍說,公司生產的茯茶產品遠銷俄羅斯、馬來西亞、哈薩克斯坦、芬蘭等多個國家,截至2020年底,累計實現出口68萬美元。
近年來,陜西省立足優勢,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圍繞“3+X”工程,培育出蘋果、獼猴桃、羊乳、茯茶等50多個特色鮮明的優勢農產品品牌;建成洛川蘋果、商洛核桃、富平奶山羊、大荔冬棗、眉縣獼猴桃、紫陽富硒茶、商洛香菇、韓城花椒8個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全省以農產品地理標志為代表的區域公用品牌有109個,注冊農產品商標超過4.5萬件,規模以上農業品牌1840個,為進一步提升陜西省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陜西農產品暢銷全國,老秦味道正漂洋過海走向世界。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陜西省農產品走向世界的步伐不斷加快。2020年,全省農產品出口38.6億元,同比增長13.9%,其中出口茶葉634.1噸、金額1.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3.5%和517.2%。
精品賽事有多炫
絲路沿線國家眾多,經濟水平、民族文化等各有不同。體育作為“世界語言”,是不同國家交往交融的橋梁與紐帶。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以“常態化、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為標準和要求的“一帶一路”陜西體育精品賽事,因為水平高、觀賞性強、群眾喜聞樂見而備受關注。
作為古絲綢之路起點,西安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把舉辦精品賽事作為建設世界賽事名城的有力舉措,打造古城的“體育菜單”和“文化名片”。
2019年是西安精品賽事的元年。落戶西安的比賽包括摔跤亞錦賽暨奧運會積分賽、國際鐵人三項賽暨鐵人三項世錦賽資格賽、中國跆拳道公開賽。比賽期間,不少業內人士紛紛為古城點贊。
摔跤亞錦賽期間,巴林摔跤隊教練謝梅耶夫表示,因為“一帶一路”倡議,巴林與中國在體育、文化、經濟上的聯系更加緊密,來到西安,他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偉大。世界跆拳道聯盟技術發展委員會主席楊鎮芳透露,西安市舉辦中國跆拳道公開賽的熱情和真誠讓人感動,這座城市具備打造世界頂級跆拳道賽事的能力。
一系列精品賽事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看到國際高水平大賽,提高了群眾在城市生活中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精品賽事不僅為百姓謀福利,也成為西安乃至全省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2019年,陜西省在精品賽事中投入3000萬元省級體育彩票公益金。僅“西馬”一項比賽,就帶來約1.67億元的經濟收入。
2020年,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陜西省成功舉辦了13項精品賽事,累計吸引運動員及觀賽游客114萬人次,帶動經濟收入5.16億元。
2021年,作為15項精品賽事之一的“西馬”,被世界田聯評為精英標牌賽事。根據賽事組委會公布的數據,全球通過各種途徑關注2021年“西馬”的人群累計約2.22億人次。打卡“西馬”成為無數游客來古城“深度旅游”的重要因素。精品賽事給西安乃至全省帶來的社會、民生、經濟效益同步凸顯。
6月3日,《西安市加快建設體育強市實施方案》印發。在全面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這一重點任務中,《方案》把著力打造世界賽事名城放在首位。“辦好精品賽事,能使賽事與城市良性互動、體育與消費相互促進,加上形式多樣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西安將乘‘一帶一路’東風,向全世界友人展示賽事名城、運動之城、活力之城的獨特魅力。”西安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