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陜西“一帶一路”建設十大亮點
來源: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
日期:2022-02-16 10:07:16
2021年,陜西省積極應對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圍繞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目標,加快構筑開放大通道、大平臺,有力有序推進“一帶一路”五大中心建設,相關領域呈現諸多亮點。
一、中歐班列(西安)累計開行過萬列
中歐班列(西安)年度開行3841列,運送貨物287.3萬噸,歷年累計開行11415列,核心指標穩居全國前列。開通日韓過境貨物測試班列,常態化開行跨境電商專列,國際干線增加至16條,“+西歐”集結線路達15條。推進港區一體化,設立西安國際港站,整體裝卸能力提升30%。上線運營中歐班列長安號數字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啟動“鐵路進出境快速通關業務”,通關時間壓縮1/2。
二、空中絲綢之路建設全面提速
新開通莫斯科-西安-阿拉木圖第五航權貨運航線,第五航權貨運航線累計達3條,西北國際貨航正式首航,全貨運航線累計達38條,完成貨郵吞吐量39.56萬噸,位列全國機場第九位。承接國際分流航班243架次,入境旅客2.86萬人次。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成功獲批,臨空經濟產值突破120億元。
三、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實質性運行
上合農業基地建設《構想》通過第六屆上合組織成員國農業部長會審議,成為首個上合組織成員國“共商、共建、共享”的農業交流合作平臺,并被上合組織成員國杜尚別峰會列入20年農業合作重要成果。揭牌了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2家境外農業技術實訓基地,成立了上合組織成員國涉農高校聯盟,啟用了上合組織現代農業交流中心,組織面向上合組織國家援外培訓8期、舉辦“云講座”9期。
四、成功承辦“中國+中亞五國”外長第二次會晤
“中國+中亞五國”外長第二次會晤在西安舉行,此次會晤是疫情發生以來中方首次主辦的多邊外長會議。會晤達成多項共識和成果,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中國——中亞農業合作中心、傳統醫學中心、減貧惠農計劃、教育培訓計劃和綜合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等6項涉陜成果加速落地。西北大學“中國-中亞人類與環境‘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獲批國家第三批“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
五、“一帶一路”國際規則標準“軟聯通”積極推進
“一帶一路”國家計量測試研究中心(陜西)在西安揭牌,成為全國首家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級計量技術研究機構。成功舉辦了“一帶一路”國際交通研討會,啟動了《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汽車行業碳排放標準》研究項目。對接國際貿易規則,西安市入選第三輪中歐區域政策合作中方案例地區。
六、中國(陜西)赴塔吉克斯坦醫療衛生聯合工作組被授予國際友誼貢獻獎
積極開展國際醫療衛生援助,由陜西省派遣的中國(陜西)赴塔吉克斯坦聯合工作組圓滿完成抗疫合作任務,受到塔政府和中國外交部廣泛好評,被授予國際友誼貢獻獎。2021年是陜西省援外醫療隊派遣50周年,累計向蘇丹、馬拉維、瓦努阿圖派遣援外醫療隊50批,診治患者836.8萬人次。
七、絲博會、農高會、歐亞經濟論壇創新舉辦
絲博會、農高會、歐亞經濟論壇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成功舉辦,絲博會展覽展示面積、參展企業、展品種類創歷史新高;農高會集中展示了 9000多項最新農業科技成果及先進適用技術;歐亞經濟論壇創新一會一展模式,首次同期舉辦中國(陜西)進出口商品展,現場意向交易金額達25.46億元。投資貿易促進功能持續提升,全省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1.4%、引進內資增長23.8%。
八、“通絲路”平臺成功接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
開放領域金融服務體系加快完善,“通絲路”跨境電商人民幣結算服務平臺成功接入CIPS(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標準收發器,成為西北地區首家部署CIPS標準收發器的電商平臺。創新推出“中歐班列貸”、自貿港商票“運單融資”等產品,設立跨境人民幣優質企業“白名單”。推動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增量擴面,截至12月底,省內4家銀行、11家企業加入試點,辦理金額59.44億美元。
九、國際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
西安市中醫藥服務“走出去”新模式、金融助推貿易轉型升級新模式等5個案例入選國家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最佳實踐案例”,西安市獲批國家加工貿易產業園,曲江新區列為第二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西安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成效凸顯,跨境電商交易額增長46.3%,累計建設運營海外倉80余個。全省進出口總值4757.8億元,連續10個月增長超20%,保稅物流模式增長強勁,實現進出口總額620.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9.7%。
十、全省國際友好城市數量超百對
不斷擴大國際“朋友圈”,全省國際友城總數達101對,省級友城28對,市級友城73對,遍布五大洲41個國家,實現中亞地區全覆蓋。以“項目友城”為抓手,整合經貿旅游、文化藝術等優勢,成功舉辦了“面向未來—朱鹮發現40年中日韓線上紀念活動”、“新時代斯諾”國際論壇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