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開行11年 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持續增添動能
來源:國際在線 作者:李琳 阮佳聞 甄明 鄧麗娟 陳瀚喬 萬存靈 王銑
日期:2022-03-21 10:46:00
2011年,首趟中歐班列(渝新歐)抵達杜伊斯堡,開啟了亞歐陸路運輸的新篇章。11年來,中歐班列的開行,為鐵路沿線各國經濟發展、疫情防控帶去了信心與力量,為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持續增添新動能。
3月初,一列滿載機械設備、電子零部件、汽摩配件等產品的中歐班列,由重慶團結村車站緩緩駛出,一路向西奔向德國杜伊斯堡。
11年前,首趟中歐班列就是由此開出,也從此打通了沉寂已久的亞歐物流通道。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5萬列,共運送貨物超455萬標箱、貨值達2400億美元,通達歐洲23個國家180個城市。
作為線路最廣、班次最多、運量和貨值最大的中歐班列節點城市,德國的杜伊斯堡見證著中歐班列11年的發展。DIT貨運場站是中歐班列在杜伊斯堡的終點站,該站國際業務拓展負責人艾米莉·埃克斯萊本告訴記者:“從11年前第一趟中歐班列從重慶發出至今,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城市加入進來,包括武漢、義烏、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的西安、新增的大連、廈門和上海等。相信今年杜伊斯堡還會開行新的線路,繼續加快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
中歐班列在源源不斷為沿線國家運去中國優質商品的同時,還催生了許多新的物流、工業、商貿中心、產業園區,為當地民眾提供成千上萬的就業機會。德國的杜伊斯堡港就因中歐班列的開行吸引了上百家物流企業落戶,創造了2萬多個就業機會。
中歐班列還化身“一帶一路”上的新郵差,打開了國際郵件疏運的新通道。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全球海運、空運受阻的的情況下,中歐班列的國際郵運業務為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發揮出重要作用。以重慶為例,疫情發生后,重慶成為國內的國際郵包緊急疏運地。2021年,超420萬件出口郵包搭乘中歐班列從此始發,實現貨值近2500萬美元。重慶郵政公司國際營銷中心經理龍彥說:“重慶是最早開通中歐班列國際鐵路運郵的城市,(鐵路運郵)價格是空運的三分之一,時效比海運要快30天左右。從疫情以后,我們一共承擔了全國超過60%歐向郵件的處理。”
2020年以來,面對全球疫情對國際物流供應鏈的沖擊,中歐班列始終保持安全暢通,積極承接海運、空運轉移貨源,充分發揮了戰略通道作用。截至今年1月,已累計向德國、波蘭、比利時等歐洲國家運送防疫物資1362萬件,超過10萬噸,成為各國攜手抗疫的“生命通道”和“命運紐帶”。
近年來,中歐班列運行品質穩步提升:綜合重箱率由2016年的77.2%提升至2021年的98.1%;回程班列與去程班列的比例由2016年的50.6%提升至2021年的81.5%。隨著回程班列數量的不斷增加,運送到國內的商品種類也越來越豐富,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對進口商品的需求。最近,中歐班列進口商品保稅店作為一種新業態,出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內城市,并受到當地人們的歡迎。福州中歐班列保稅店經理陳秀琴介紹:“隨著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增加,運達國內的商品種類越來越豐富,我們在采購上可供選擇的種類很多,老百姓們選購的余地也就更多了,像柜臺上的這些紅酒有來自紅酒發源地格魯吉亞,還有摩爾多瓦的,從采購開始,只需要3至5天就能到達福州門店,不僅方便,速度還快。”
古有絲綢之路商貿駝隊,今有中歐班列“鋼鐵駝隊”。伴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穩中向好、中歐貿易不斷發展增長,未來中歐班列運輸需求將繼續保持高位運行,為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