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記者感受京臺科創合作成果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日期:2024-05-23 12:34:28
體驗無人駕駛、與智能機器人互動交流、了解生物醫藥產業最新發展成果……近日,由國臺辦新聞局、北京市臺辦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共同舉辦的“感受科技創新 助力融合發展”聯合采訪活動在京啟動。來自海峽兩岸的媒體記者一同走進兩岸科技創新中心、北京經開區科技企業等參觀采訪,實地感受兩岸科技創新合作成果和北京科技發展動能。
深度體驗自動駕駛
遇到超車情況自動減速繞行,智能避讓行人和阻礙物,上路行駛平穩……在北京經開區的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兩岸媒體記者一同坐上無人駕駛車輛,感受智能技術在交通場景的運用。聰明的車、智慧的路、實時的云、可靠的網、精確的圖,五大體系的建設,讓自動駕駛變得更有保障。有臺灣媒體記者表示,這是自己第一次體驗無人駕駛的智能車,感覺車況很穩定,希望未來這樣的應用場景可以越來越多。
“悟空悟空!”“您好,請問有什么吩咐?”“可以做個俯臥撐嗎?”“好的,沒問題!”……在優必選人形機器人總部,機器人“悟空”和媒體記者對話后,給大家展示標準的俯臥撐動作。流暢的溝通和表演,讓兩岸媒體記者紛紛鼓掌。隨后,記者們還了解了人形機器人的迭代升級之路,領略智能服務機器人解決方案的研發、設計、生產和商業化應用場景。
在京東健康體檢中心,京智康智能初篩機器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2分鐘”預檢將中醫診療與AI科技完美融合,打造了智慧醫療新場景。同時,京東健康體檢中心體檢與就診一站式便捷服務也贏得了大家一致贊賞。
了解京臺創新合作
在全國首家兩岸科技創新中心,兩岸媒體記者一同參觀了“科技創新 融合發展”主題展覽。展覽以“橋”為鏈,通過4個篇章深入闡述了兩岸產業合作優勢、基礎條件、支持政策,共吸引京臺30余家科技企業參展,產業領域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與大健康、高端汽車和新能源智能汽車、機器人和裝備制造四大板塊,集中展示了兩岸科技產業發展動態和企業創新成果。
兩岸科技創新中心于2023年9月在第26屆京臺科技論壇開幕式上正式揭牌,落地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該中心由北京市相關部門和兩岸有關協會、企業共同發起建立,旨在打造面向兩岸科技企業的創新融合發展綜合服務平臺。目前,中心設有科研協同、成果展示、技術交流、項目合作、人才交往、企業服務六大功能平臺,突出以科技創新為主導、以科技服務為核心,推動京臺科技合作和兩岸優勢產業對接。
北京經開區營商合作局負責人表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三城’科技成果轉化承載區、高精尖制造業主陣地,具有完善的配套政策和優質的發展環境。我們將依托兩岸科技創新中心,進一步發揮兩岸科技、人才和產業資源優勢,加強政策宣傳貫徹,支持臺商臺企落區發展。”
感受兩岸融合發展
活動中,兩岸記者還一同參訪了臺資企業,并與部分臺商代表交流互動。在臺企寶健(中國)有限公司的展示大廳,記者們看到了琳瑯滿目的生物科技類產品,包括保健品、美容護膚用品等。2008年,集產品研發、生產、配送、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寶健亞太營運總部在北京經開區落成,建筑面積近5萬平方米。
“一直以來,京臺兩地在科技創新和人才交流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系。這對我們企業的發展也有著重要意義。”寶健(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臺商李道認為,大陸市場廣闊,產業門類齊全,人才眾多,不少領域的研發技術已處于領先地位。臺商臺企只有將自身優勢融入大陸的新發展格局,強強聯合,才能實現更大提升。
臺灣電電公會大陸副首席代表、英業達北京公司總經理邱全成對記者說,北京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北京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在全國的創新研發水平都處于領先地位。“我建議臺資企業在北京成立研發中心、建立共同創新實驗室,推動相關項目合作,推動科研發展。”
北京瑞愛鑫生醫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臺商陳建勛表示,兩岸在科技、創新等方面進行更多的交流,對臺商、對兩岸都是好事,非常感謝兩岸科技創新中心為臺資企業扎根北京、向上向優發展拓展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