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太空升起更多“中國星”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謝濤
日期:2020-05-30 08:30:12
近日,九天微星公司獲得了航空工業中航資本旗下基金中航產投及北京國富資本領投的B輪融資,河北唐山和四川宜賓兩地政府基金也參與其中,涉及資金2.7億元。這是國內已披露的針對民營衛星公司最大單筆投資。這項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創紀錄的投資,不僅傳遞出對未來發展的強烈信心,也展示了央企力量與地方政府和民營創業團隊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九天微星成立于2015年,定位為小衛星全產業鏈服務商。從2017年起,在預研百公斤級衛星“瓢蟲一號”的同時,先行啟動通信系統及地面終端研發,與多個行業頭部機構建立衛星互聯網示范應用合作。2018年,九天微星兩次發射共8顆衛星并全部成功運行,率先實現民營企業百公斤級衛星的自主研制及在軌驗證,走通整星研制及在軌交付、天地一體化通信解決方案兩大主營業務。同年,拆分旗下航天教育業務,由全資子公司九天未來獨立運營。2019年,九天微星全年營收規模近1億元。
在開放式創新平臺思路下,九天微星通過資本運作、聯合技術攻關、產業鏈合作等多種形式,已與中國科學院、航天五院、航天八院、中國信通院、科工火箭公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多個“國家隊”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掌握微小衛星總體設計研制、關鍵載荷研發與星座組網核心技術,衛星互聯網、物聯網等核心技術,在未來三年至五年內實現商業化運營與盈利。
按照“應用先行”的天地一體化物聯應用發展思路,九天微星已與多家行業用戶簽署合作協議,在應急救援、跨境物流、工程機械、海上運輸、石油開采、智慧輪轂、野生動物保護、水資源管理等領域實現物聯網終端落地合作。其中,與中信戴卡簽署物聯網終端合同,在衛星發射前實現衛星物聯網主營收入;大熊貓位置及體征監控項目已完成現場性能驗證;物探地震儀終端遠程監控等項目穩步推進。
在疫情下打破紀錄的投資,也讓該行業的巨大發展空間得以顯現。目前,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已經有7批共420顆衛星成功入軌,初步驗證了基本的互聯網接入功能。中國沒有馬斯克,但國內航天力量一定會有自己應對競爭的方法。九天微星強調“小步快跑”,重視“長征精神”,喜歡“用IT的思路干航天”,這些跨界基因融入中國航天系統工程思維及“嚴慎細實”的精神傳承,正在形成自己的特色模式和路徑。
在疫情與國外競爭雙重壓力下,代表新技術、新模式的“新基建”將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國家發改委已將衛星互聯網納入“新基建”范圍,與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一起并列為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在政策利好推動下,九天微星將把這輪融資用于衛星工廠和相關終端產品建設,即將落地河北唐山市的脈動式衛星智能制造產線借鑒飛機、汽車行業的生產理念,通過生產流程再造實現降本增效。一期產線預計2020年底建成,屆時將具備年均100顆左右的生產能力,可為政府及企業客戶快速交付50公斤—500公斤級衛星。同時,依托四川宜賓市在電子信息產業上的優勢,九天微星在開展衛星載荷批量化研制的同時,還將根據國家和市場需求,完善地面終端研制生態,爭取年底左右推出車載、船載終端,適時啟動融合5G通信的相控陣地面終端批量化生產,布局千億元級的衛星互聯網地面終端市場。
對民營衛星投出“史上最大一筆投資”,同樣也體現了央企和地方政府對民營創業團隊的充分信任,由央企、地方政府、創業公司一起協同集聚推動衛星研制與批量生產,開拓了我國航天產業新的發展路徑。商業航天領域全新資源集聚機制更是實現了不同市場要素的優勢互補,有望進一步發揮民營航天創業公司活力,并成為“新基建”的亮點工程。在此過程中,九天微星也將在浩瀚太空中造出更多自己的衛星。(謝濤,九天微星創始人兼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