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熱 中外學者建議課堂實踐并重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馬海燕
日期:2019-05-24 09:32:10
近年來創新創業在中國蔚然成風,在世界范圍內也同樣火爆。作為大學教育的熱門領域,中外大學專家們都認為,創新創業教育需要走出課堂、實踐并重,導師、融資并重之路。
2019年未來大學創新創業教育論壇23日在北京舉行。中外大學專家們就此展開討論。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李紀珍表示,在創新創業學院、眾創空間、研究中心蜂擁而起之際,與之相對應的是如何依托這些機構開展創新創業的實踐課程建設以及進行相關的科技成果轉化,進而提升學生的創造、創新、創業能力,都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課題。
武漢大學教授夏清華認為,研究型大學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定位應該是關注高價值的創新和高質量的創業活動,應該成為地區創新創業的領導者。實現這個目標,第一個階段是改變受教育者的認知能力,它涉及到創業精神的培育和創新創業思維的形成;第二個階段是從行為方面來改變受教育者,包括培養受教育者的機會識別、承擔風險、解決問題以及與他所在的環境建立友好合作關系的能力。
“實際上創新創業對于傳統大學來說,是一個并不擅長的事情。”清華大學x-lab主任毛東輝表示,要以創業的方式做創新創業教育,可能要用更開放、生態、公益的方式。創新創業的能力培養不能夠在課堂中或者書本當中學會,一定要在實踐中習得。
大學如何去建立創新創業一個學科?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教授多米尼克·博勒說,需要在課程設置上幫助學生建立起創新創業的思維,要幫助學生和科研者不僅專注于自己的科研工作,同時也要思考一下建立公司之后如何把它慢慢做大,形成可擴展的商業模式。
“我在東京大學的職責主要是幫助大公司和大學的研究機構建立對接,來幫助他們更好地開展創新,幫助他們把技術實現商業成果轉化。我們有一個技術許可和技術轉移辦公室進行相應咨詢。”東京大學教授各務茂夫說,有許多風投、會計和商業咨詢師和我們配合,來幫助創業者把創意變為現實。
中外大學都有自己的孵化器,給創業者提供場地和解決方案。加拿大瑞爾森大學教授娜塔莎說,不可能有一個適用于所有企業的解決方案,必須要一對一地跟企業進行溝通,下一步希望能加強在金融服務、網絡安全、消費者科技等方面的合作。
毛東輝表示,要構建人才培養和科技轉化并舉的雙輪驅動的大學創新體系,進而培養研究人員和學生的創新創業技能,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去投身創新創業。(完)
中新網北京5月23日電 (記者 馬海燕)近年來創新創業在中國蔚然成風,在世界范圍內也同樣火爆。作為大學教育的熱門領域,中外大學專家們都認為,創新創業教育需要走出課堂、實踐并重,導師、融資并重之路。
2019年未來大學創新創業教育論壇23日在北京舉行。中外大學專家們就此展開討論。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李紀珍表示,在創新創業學院、眾創空間、研究中心蜂擁而起之際,與之相對應的是如何依托這些機構開展創新創業的實踐課程建設以及進行相關的科技成果轉化,進而提升學生的創造、創新、創業能力,都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課題。
武漢大學教授夏清華認為,研究型大學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定位應該是關注高價值的創新和高質量的創業活動,應該成為地區創新創業的領導者。實現這個目標,第一個階段是改變受教育者的認知能力,它涉及到創業精神的培育和創新創業思維的形成;第二個階段是從行為方面來改變受教育者,包括培養受教育者的機會識別、承擔風險、解決問題以及與他所在的環境建立友好合作關系的能力。
“實際上創新創業對于傳統大學來說,是一個并不擅長的事情。”清華大學x-lab主任毛東輝表示,要以創業的方式做創新創業教育,可能要用更開放、生態、公益的方式。創新創業的能力培養不能夠在課堂中或者書本當中學會,一定要在實踐中習得。
大學如何去建立創新創業一個學科?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教授多米尼克·博勒說,需要在課程設置上幫助學生建立起創新創業的思維,要幫助學生和科研者不僅專注于自己的科研工作,同時也要思考一下建立公司之后如何把它慢慢做大,形成可擴展的商業模式。
“我在東京大學的職責主要是幫助大公司和大學的研究機構建立對接,來幫助他們更好地開展創新,幫助他們把技術實現商業成果轉化。我們有一個技術許可和技術轉移辦公室進行相應咨詢。”東京大學教授各務茂夫說,有許多風投、會計和商業咨詢師和我們配合,來幫助創業者把創意變為現實。
中外大學都有自己的孵化器,給創業者提供場地和解決方案。加拿大瑞爾森大學教授娜塔莎說,不可能有一個適用于所有企業的解決方案,必須要一對一地跟企業進行溝通,下一步希望能加強在金融服務、網絡安全、消費者科技等方面的合作。
毛東輝表示,要構建人才培養和科技轉化并舉的雙輪驅動的大學創新體系,進而培養研究人員和學生的創新創業技能,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去投身創新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