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在港上演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陳然
日期:2024-01-13 08:05:05
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舞繪〈千里江山圖〉》劇照。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供圖
清冷的月光下,北宋名畫《千里江山圖》在案上徐徐展開,戴著眼鏡的文博學者與身著宋代衣冠的少年相對而立。兩個人、一幅畫,由此帶領觀眾進入一片跨越時空的寫意山水……
千里江山靈動現,萬頃青綠裊娉婷。近日,已走過全國50座城市、演出近400場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舞繪〈千里江山圖〉》(以下簡稱《只此青綠》)首次登上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的舞臺。
“真美呀,仿佛一下子有無數首詩涌現在眼前!”回想起2017年在故宮博物院初見《千里江山圖》時的場景,《只此青綠》導演韓真依然心潮澎湃,“這幅畫作有一種震撼心靈的美感,值得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
自此,故宮藏品的驚鴻一瞥成為舞劇《只此青綠》的創作緣起。隨后幾年間,韓真攜手導演周莉亞以精心設計的舞蹈藝術重現了北宋少年畫家王希孟唯一的傳世作品《千里江山圖》,盡顯中華文化的歷史底蘊和美學意趣。
據介紹,該劇香港場由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等制作、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呈獻,2023年11月開票時,三場演出、共計逾4000張門票在數小時內便悉數售罄。康文署為感謝觀眾支持,決定加演兩場,所有加場門票也迅速售出。
《只此青綠》采用時空交錯式的敘事結構,講述一位現代故宮研究員穿越時空,來到千年前王希孟即將完稿之時,引領觀眾以展卷人的視角,伴隨王希孟繪制《千里江山圖》,體會國寶文物與現代人之間的情感連接。
“歷史對王希孟這位‘天才少年’只有寥寥數字記載,但我想他的執著、孤獨、韌性、好奇和熱血都融進了這幅畫里。”為增強演出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飾演王希孟的舞者張翰專程拜師學畫,以期更準確、更真實地掌握人物舉手投足時的氣質,“希望香港朋友可以盡情享受一個獨具韻味的青綠色夜晚。”
展卷、問篆、唱絲、尋石、習筆、淬墨、入畫……循著不同的篇章綱目,旋轉的舞臺上閃過四季、晴雨,無垠山河緩緩繪就,其畫作背后匠人們的制筆、織絹等傳統制作技藝也一一呈現。
《千里江山圖》全長約12米、高約5米,在令人驚嘆的尺幅中,山巒疊嶂,江河浩瀚,屋舍點綴其間,構圖宏大而精微,而最令人屏息贊嘆的便是色彩。歷經千年,當部分顏料脫落、絹布邊緣泛黃,山巔的那一抹青綠色卻始終鮮亮如初。
古琴聲起,舞者們身穿古樸的青綠色衣衫,綽綽身姿化為山水連綿之態,每一幀都如古畫般淡雅清麗。“我們取青綠之意、山石之形,并借鑒現代舞的運動方式,呈現出山石棱角分明的錯落感。”韓真對記者介紹說,其中有一個動作是舞者上半身后仰,角度平至幾乎與地面平行,該動作被網友稱為“青綠腰”,“實則在編創中,我們稱其為‘險峰’,是模仿山巒險要和陡峭的部分。”
以人擬畫,以畫繪舞,一顰一動皆成韻律。演出結束后,年輕的香港觀眾鼓掌歡呼,久久不愿離場。市民黃小姐驚嘆表示:“被絕美的中國舞劇深深震撼了!”香港文藝工作者梁先生認為,舞劇大氣渾融,虛實相生,展現出《千里江山圖》的古典韻味,“是夢幻般的藝術享受”。
“謹以此劇致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其創造者、傳承者。”周莉亞表示,能夠以如此嶄新的方式將文物意蘊展現在萬千觀眾面前,如同自己也成為《千里江山圖》的遞藏者,將祖國的瑰麗山河和優秀的傳統文化傳遞開去。
據悉,舞劇《只此青綠》于2021年在國家大劇院首演,并榮獲第十七屆文華大獎。當中的選段曾于2022年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文藝晚會中以視頻形式參演,廣受香港市民好評。
“香港薈萃了中西合璧的多元文化,因此我們以這次香港演出揭開2024年全球巡演的序幕。”韓真說,劇團會全力以赴,為香港乃至全球觀眾展現一幅獨特而美麗的中國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