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郵政局:我國去年“快遞進村”比例超過8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唐穎
日期:2022-01-06 14:34:48
記者從1月6日召開的2022年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上獲悉,2021年,國家郵政局著力優化發展環境,穩步推進“兩進一出”工程,郵政快遞業與經濟社會發展融合度持續提升,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高質量發展步伐更加堅實有力。
優化發展環境實現新突破
2021年,郵政快遞業政策供給顯著增強,《關于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意見》《關于做好快遞員群體合法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印發實施,天津、河北、吉林、江西、貴州、新疆等地出臺落實政策。加快推進郵政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多地積極爭取地方資金政策支持,多元化資金保障渠道初步形成。規劃編制銜接取得重大進展,與發展改革、交通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郵政業發展規劃,四個專項規劃順利出臺。同時,法規體系不斷完善,“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
“兩進一出”加快推進
2021年,“快遞進村”“快遞進廠”“快遞出海”工程扎實推進。“快遞進村”比例超過80%,蘇浙滬等地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山西、黑龍江、山東等地取得重大政策突破。交快、郵快、快快等合作進一步深化,共同配送、客貨郵融合等新模式不斷涌現,新增15.5萬個建制村實現郵快合作。打造1908個快遞服務制造業業務收入超百萬元項目。積極拓展國際航空、鐵路、海運等常態化跨境寄遞渠道,持續推動中歐班列常態化運輸郵件和跨境電商商品。聚焦RCEP區域拓展地面網絡,部分企業加速進入中東、拉美市場,品牌企業加快海外倉建設布局,累計建成海外倉240個、面積近200萬平方米。全年國際、港澳臺寄遞業務量突破22億件,支撐跨境商品流動額超過4400億元。
基礎能力不斷強化
2021年,郵政快遞業深化與綜合交通運輸銜接,快遞專用貨機保有量超過130架,鄂州航空貨運樞紐建成校飛,順豐轉運中心和航空基地等加快建設,京東貨運航空公司獲批籌建,高鐵運輸快遞線路超過1500條,高運能大型干線車輛達2.85萬輛。大型分撥中心智能化改造加快推進,樞紐轉運中心基本實現自動分揀全覆蓋。末端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縣鄉村共配網絡加快構建,智能快件箱規模穩中有升,公共服務站達到16.1萬個。郵政企業加大對縣鄉處理中心、村級站點及冷鏈設施、車輛設備等建設投入力度。福州郵政快遞末端基礎設施實現常態化無償配建。
人才隊伍建設持續加強
2021年,國家郵政局持續實施職業技能培訓“246”工程,年度培訓50萬余人次,遴選年度行業科技英才和技術能手推進計劃人選,持續開展快遞工程技術人員職稱評審,扎實開展快遞運營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試點。舉辦全國郵政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推動職業分類大典修訂,增設郵件快件安檢員新工種。聯合開展行業網絡招聘活動,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3.2萬個。持續深化政產學研合作,加強共建院校建設,四所現代郵政學院全部實現實體化運作。
服務鄉村振興有力有效
2021年,國家郵政局持續深挖農村市場潛力,年內培育山西呂梁雜糧、山東日照海鮮、河南信陽毛尖、湖南懷化冰糖橙、重慶粉條、陜西咸陽獼猴桃、寧夏銀川枸杞等業務量超千萬件的快遞服務現代農業金牌項目40個,累計達到100個,全年農村地區收投快遞包裹總量370億件,帶動農產品出村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進村超1.85萬億元。郵政企業不斷完善農村郵政服務體系,全國累計建成農村郵樂購站點34.8萬個,培育郵政服務農特產品進城項目958個。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定點幫扶指標提前完成。
快遞員合法權益保障不斷加強
2021年,國家郵政局對重點品牌快遞企業開展“一對一”行政指導,明確工作要求,督導企業落實,中通、韻達等大力推廣派費直達快遞員模式。中國快遞協會出臺《快遞企業末端派費核算指引(試行)》,研究制定快遞員勞動定額,擴大試點適用范圍。聯合印發推進基層快遞網點優先參加工傷保險政策文件,武漢、深圳、西安等地落地實施取得積極成效,安徽省市兩級率先實現政策全覆蓋。江蘇出臺首個快遞行業省級集體協商指導意見。持續開展“暖蜂行動”和“快遞從業青年服務月”,組織慰問活動6560場,協調解決公租房廉租房5068套,新增愛心驛站等服務陣地3萬余家,為快遞員免費體檢義診39.3萬人次。
綠色轉型持續推進
2021年,國家郵政局深入實施“2582”工程,開展重金屬和特定物質超標包裝袋、過度包裝和隨意包裝、塑料污染專項治理,重金屬與特定物質超標包裝袋實現存量大幅消減,過度包裝和隨意包裝得到初步遏制,可循環快遞箱(盒)投放量達630萬個,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80.5%,新增3.6萬個設置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的網點。制定《郵件快件包裝管理辦法》及配套制度,大力推動用品用具監管方式改革,開展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加強行業生態環保監管執法,積極推動多方協同共治。大力推廣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保有量突破6萬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