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難前行向好而生——2021兩岸經貿交流+人員交流考卷,滿分!
來源:人民政協報 作者:修菁
日期:2022-01-08 13:17:26
2021年底,海峽兩岸有關機構共同評出兩岸年度漢字,“難”字以最高票當選。2021年是兩岸關系艱難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攪局、民進黨當局作祟,都是“難”字的注腳。但“難”中也有亮色。
2021年,兩岸貿易額創歷史新高,臺商赴大陸投資穩步增長,一批優質臺企選擇艱難之年在大陸A股上市,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呈現向好而生態勢。
2021年,兩岸民間各領域交流合作的腳步沒有斷,兩岸同胞走近走親的熱切愿望沒有減。致敬祖國戍邊英雄、為河南水災捐款、國慶期間祝福祖國繁榮昌盛,廣大臺灣同胞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祖國的愛。
中國人向有“多難興邦”的古訓,有“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辯證思維,有“迎難而上、知難而進”的奮斗精神。縱覽2021年兩岸經濟交流和人員交流板塊成績單,不難發現,“難”只是暫時的,“難”中自有生機,兩岸同胞越走越近越走越親是大勢所趨,“臺獨”這塊絆腳石阻擋不了兩岸民心所向,兩岸關系的未來必然是一片光明。
2021兩岸經濟交流合作:
逆勢增長凸顯兩岸經貿合作不可阻擋
盡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內外部環境影響,2021年以來兩岸經貿仍逆勢增長。數據說話,任何行為都阻擋不了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的步伐,擴大交流合作才是真正符合兩岸民眾利益福祉。
數據顯示,2021年1至11月,兩岸貿易總額2982.8億美元,同比增長27.3%。其中大陸對臺出口707.7億美元,同比增長31.2%;自臺進口2275.1億美元,同比增長26.2%,為歷年同期最高,大陸穩居臺灣地區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順差來源地。
2021年大陸新設臺資企業5923個,同比增長34.7%。兩岸產業合作不斷深化,產業鏈供應鏈持續穩固,大陸臺企生產經營總體穩定,臺商投資出現大項目多、科技含量提高的積極變化。
2021年大陸積極引導支持臺商臺企參與“十四五”規劃實施,臺企融入新發展格局、參與高質量發展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取得顯著進展。鼓勵引導更多臺商臺企增資擴產、扎根發展。支持一批優質臺企在大陸上市。2021年共有6家臺企在大陸A股上市,截至目前總數已超過40家。
2021年,大陸持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取得新進展。落實系列惠臺利民政策措施,出臺并落實落細“農林22條措施”,支持臺胞臺企參與大陸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林業高質量發展;大力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初步形成臺胞臺企在閩享受同等待遇政策體系。
2021年,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平臺建設獲得新成效。在湖南設立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在山東設立海峽兩岸新舊動能轉換產業合作區,新批設立兩個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積極協助臺灣青年在大陸實習就業創業。協助臺商臺企參加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用好各類電商平臺,拓展大陸內需市場。10多個省區市以線下線上結合方式舉辦涉臺經貿交流活動,有效促進各地對臺經貿合作。
這張讓廣大臺商獲得感滿滿的成績單,有賴于大陸方面展現的開放姿態,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幫助臺商臺企深度融入大陸經濟發展,幫助他們在大陸發展邁上新臺階。
面對這張亮眼的成績單,島內商界人士也形成共識:民進黨當局持續以意識形態操弄經貿事務,趁著疫情鼓吹所謂“經濟脫中”,并繼續推行所謂“新南向政策”,然而效果不彰。數據顯示,臺灣對東盟貿易比重從2017年的16%下滑至2020年的14%。臺灣《工商時報》報道稱,從出口比重來看,2021年1至11月臺灣對東盟的出口則從18.5%降至15.7%。臺灣地區不僅離不開大陸市場,反而對大陸市場的依存度愈發加深,兩岸經貿交流各領域關系持續深化。
兩岸企業家峰會臺灣方面理事長劉兆玄對媒體表示,兩岸貿易在國際環境和疫情沖擊的雙重壓力下仍保持大幅增長,顯見兩岸產業供應鏈依然穩固,彼此的貿易依存關系也未曾消減,反映出雙邊貿易往來符合兩岸產業合理分工和互利雙贏。
臺灣經濟專家認為,疫情以來,臺灣經濟成長比較亮眼,主要得益于大陸市場拉動。分析認為,與民進黨當局宣揚的“臺灣經濟不需要大陸”恰恰相反,大陸作為臺灣地區最大出口市場,是拉動島內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島內輿論認為,兩岸貿易往來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大陸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特別是“十四五”規劃涉臺部分擘畫前景,為廣大臺企臺胞帶來重大機遇和長期利好,令兩岸經貿合作深化發展大勢難以阻擋。
展望新一年,在大陸發展的廣大臺商也向人民政協報記者表示,普遍看好大陸市場,同時表達了將在2022年增資大陸市場的意愿。在他們看來,如果沒有大陸的有效控制疫情、迅速恢復經濟活動,2021年臺灣經濟不可能實現貿易順差增勢。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在2021年年末記者會上透露的訊息,也讓廣大臺商吃下定心丸:祖國大陸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2022年祖國大陸經濟工作的總基調是堅持穩中求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
新的一年,大陸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也不會變,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的政策不會變,為臺灣同胞辦實事做好事的舉措不會變。隨著“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持續推進實施,大陸經濟環境將更加平穩健康,營商環境將更加公平優化,為臺商臺企提供的機遇將更多、服務將更好,可以預見,2022年,廣大臺商臺企堅定信心,扎根在大陸發展,一定能從兩岸經貿合作、融合發展中獲利受益更多!
2021兩岸民間交流:
寒冬中綿延的澎湃暖流
回望2021年,盡管有島內政治因素干擾以及疫情因素影響,兩岸民間交流在這一年依舊保持溫度、熱度,兩岸同胞走近走親的熱切愿望沒有減,兩岸民間各領域交流合作沒有斷。
“臺灣是我們出生長大的故鄉,大陸是我們就業筑夢的家園。大陸非常重視我們臺青的福祉,讓我對留在這里發展很有信心。希望有更多臺灣青年到大陸走走看看,同時也期待有更多臺灣青年在相關平臺支持下融入大陸發展。”2021年,很多臺灣青年選擇和黃柏翔一樣,繼續留在大陸發展。
“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沒有什么問題是不能通過有效溝通來解決的。我們也希望能夠讓更多向往大陸的臺灣同胞明白,不論是經商、就業,還是教育、生活方面,只要遵循法規合理辦事,沒有什么可擔心的。”2021年,是臺籍教師梁洲輔來到廣西南寧師范大學任職的第4年。這一年,他用在大陸繳納的住房公積金在南寧按揭購置了新房,自詡“一個無殼蝸牛在大陸找到了家”。這年末,他還主動以志愿調解員身份,入駐由國務院臺辦與最高人民法院聯合搭建的“涉臺糾紛訴調對接平臺”。
據國臺辦最新公布的統計數字,截至2021年11月末,如梁洲輔一般選擇到大陸高校任教的臺灣青年高級知識分子達到2000余名,越來越多的臺灣知識青年在大陸找到了自身發展的舞臺,找到了如家的感覺,融入實現兩岸融合發展的進程中。
“大陸給人才很多保障,孩子在京就學也很順利。期待未來進一步優化臺灣居民居住證功能,令臺胞在大陸的生活更加便利。”中國民生銀行總行財富規劃總監、臺胞徐筱君2015年從臺灣來大陸工作,目前她的先生和兩個孩子也在北京生活。在徐筱君看來,盡管新冠肺炎疫情對兩岸人員往來造成影響,但大陸廣闊的市場十分吸引臺青們的目光。
“比起民進黨當局左拒大陸疫苗援助,右擋島內公司購買外國疫苗,還在島內強推尚未完成三期試驗的臺產疫苗,讓臺灣親朋都被迫當了‘小白鼠’,不得不喟嘆世事多艱,選擇來大陸的我們好明智!”臺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理事長王正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兩年中的真實“看見”,認為臺灣青年應該多了解大陸,期待新一年有更多平臺支持更多認同兩岸和平發展的臺灣青年來大陸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12月15日,已有17.7萬名在大陸臺胞如王正一樣,自愿接種了大陸生產的新冠疫苗。
兩岸民間互動,在2021年如一股持續無法阻擋的澎湃暖流,在兩岸民眾心中涌動。兩岸民間交流通過云端等各種方式不斷深化發展,兩岸同胞通過民間交流平臺持續溝通、融合,凝心、聚力,為兩岸關系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
2021年,雖有疫情影響和島內政客干擾,兩岸各領域交流仍然蓬勃開展,全年開展兩岸民間交流活動近800場,彰顯了兩岸同胞不滿“臺獨”倒行逆施、期盼兩岸和平發展的共同心聲。眾多臺胞踴躍參與2021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2021上海——臺北城市論壇等重要交流活動。各種主題的“云端會議”、影像文化周、研習營、線上大賽、網絡直播等活動突破疫情阻隔,臺灣社會各界實際參與人數和線上可及人數大大超過傳統交流模式。成千上萬從未來過大陸的臺灣同胞特別是青少年學生,通過線上方式首次參與兩岸交流活動,留下美好印象。在2021年12月舉行的海峽論壇上,100多位臺灣嘉賓更是跨海而來,與大陸同胞“共敘鄉情,共商合作,共謀福祉,共創雙贏”,凸顯出大陸對臺政策一貫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堅定性。
與此同時,2021年,兩岸融合發展持續深化,兩岸同胞心靈契合進一步加深。許多出席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等重大活動的臺胞,對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奮斗歷程和光輝成就有了更深認識,對祖國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具信心;許多在大陸學習、工作的臺胞積極參與助力鄉村振興、支教義診送醫、援助受災民眾等志愿服務;眾多臺灣藝人致敬戍邊英雄、力挺新疆棉、為河南水災捐款、國慶期間祝福祖國,表達愛國心聲。
只要兩岸民間的暖流在、善意在,兩岸民眾就一定會攜手同行,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而在這股暖流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兩岸青年互動成為其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相信成長于新時代的他們,一定會肩負起“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時代使命,為推動祖國和平統一,為推動兩岸人民早日真正走向一家人,在自己所從事的行業和領域里,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