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殘奧會,中國準備好了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劉峣
日期:2022-03-02 09:19:01
近日,北京天安門廣場“精彩冬奧”主題花壇換上了冬殘奧會會徽,“雙奧之城”的冬殘奧氛圍更加濃郁。人民圖片
近日,在河北張家口賽區云頂滑雪公園,有關方面進行比賽雪道塑型作業,迎接冬殘奧會的到來。人民圖片
3月4日至3月13日,第十三屆冬殘奧會將在北京和河北張家口舉行。
目前,北京冬殘奧村已經開村,各體育代表團陸續入住,各比賽場館和訓練場館的準備工作都已進入尾聲。
精彩的北京冬殘奧會即將拉開帷幕。
冬殘奧村:
44小時內完成轉換
2月25日,北京冬殘奧會三大賽區——北京、延慶和張家口冬殘奧村正式開村。開村首日,中國、意大利、瑞典等代表團超過600人入住冬殘奧村。據了解,目前已有49個代表團獲得了北京冬殘奧會的參賽名額,預計將有1700余名運動員和隨隊官員陸續入住。
兩個奧運,同樣精彩——為保障冬殘奧會平穩、安全進行,3個冬奧村自2月23日中午12時至25日上午8時,在44小時內完成了向冬殘奧村的轉換。無障礙設施的增設是冬奧村“變身”為冬殘奧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在北京冬殘奧村,接待大廳內設有專門的無障礙通道,坐輪椅人士可順利通行;公寓樓、健身中心、娛樂中心、廣場區等區域進行了設施設備轉換和臨時無障礙設施增設;餐廳重新規劃用餐座位和飲品擺放方式,預留了100余個輪椅位置;廣場區啟用了輪椅假肢維修中心,13名中外專業人員已準備就緒;在安保和交通方面,制定了適用于殘疾人的安檢政策與程序,并設置獨立檢查室。
延慶冬殘奧村在轉換期內,對場館的706間客房進行了系統性維修檢查,并對79間無障礙客房進行重點測試,新增或修整了20余處無障礙設施。據北控集團北京國家高山滑雪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無障礙客房在走廊和室內地面使用了防滑材料,房間內部空間便于輪椅通行,臥室的窗戶把手、電源插座、開關面板、救助呼叫按鈕都在相對低位,各類家具也能滿足殘障人士的使用需要。此外,延慶冬殘奧村還完成了134處標識轉換調整,從細節入手,使無障礙環境更有溫度;對40余個點位、近百項景觀造型進行調整更換,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正式“上崗”。
在張家口冬殘奧村,中國體育代表團殘奧單板滑雪隊、殘奧越野滑雪和冬季兩項隊兩支隊伍已于2月25日順利入住,并于近日開展了各項適應性訓練。此前,張家口冬殘奧村運行團隊采用實地演練的方式,通過模擬運動員抵達、住宿、就餐、乘車、健身等日常行為,對冬殘奧村是否形成了系統、連貫、便捷的場館無障礙環境進行了實地驗證。除了硬件轉換外,張家口冬殘奧村運行團隊還進行了冬殘奧會保障培訓,確保場館工作人員對冬殘奧會相關人員的特殊需求充分了解并提前做好準備。
比賽場館:
充滿人性化舉措
北京冬殘奧會共設置輪椅冰壺、殘奧冰球、殘奧越野滑雪、殘奧冬季兩項、殘奧高山滑雪、殘奧單板滑雪等6個大項、78個小項的比賽。各項賽事開賽在即,各比賽場館進入了“備戰模式”。
在國家體育館“冰之帆”,連日來有多支殘奧冰球隊來此進行場地適應性訓練。冬殘奧會期間,國家體育館將承辦殘奧冰球的全部比賽。
殘奧冰球比賽中,運動員需要全程在冰橇上進行比拼。和冬奧會冰球比賽類似,殘奧冰球的比賽節奏快、強度大、對抗激烈,頗具觀賞性。為了讓各國運動員在“冰之帆”的冰面上展現出最高水平,國家體育館在無障礙設施方面做足了準備。
在比賽場地上,考慮到殘奧冰球運動員使用的是一端呈齒狀的球桿,更易對冰面造成磨損,因此比賽的冰面比冬奧會時增厚了約1厘米;在運動員通道內,新鋪設的仿冰板覆蓋了此前的橡膠地板;在運動員熱身區,腳蹬自行車更換為手搖健身器;在媒體混合采訪區,媒體與采訪對象之間的擋板由此前的1.2米降至0.6米……此外,在觀賽方面,場館內坐席區的無障礙坐席數量增加了4倍,各個餐飲售賣點及服務臺也設置了低位服務臺,方便殘疾人士使用。
位于延慶賽區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將在冬殘奧會期間舉辦殘奧高山滑雪項目,屆時將有30枚金牌在這里產生。
在“雪飛燕”內,針對殘奧運動員的人性化設施和舉措隨處可見。雪地上鋪設了木板,并加鋪了一層防滑墊,方便運動員通行;運動員休息室的飲品垂直擺放,并且每一層都放有不同類型的飲料,讓不同高度的運動員都能拿到心儀的飲品。
據北京冬奧組委延慶運行中心常務副主任張素枝介紹,冬殘奧會期間,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為坐姿運動員提供了專用設施,在競速賽道設置總長度980米的拖牽,在競技結束區設置一條長度115米、凈寬1.2米的魔毯,方便坐姿運動員在休息室、賽道和訓練道之間連接移動。
對此,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場館運行團隊殘奧整合經理劉杰說,希望在場館里形成一個包容性的環境,讓運動員能夠憑借自己的力量通行,享受殘奧高山滑雪之旅。
位于張家口賽區的云頂滑雪公園,將舉行殘奧單板滑雪障礙追逐和坡面回轉比賽,共產生8枚金牌。與此前的冬奧會相比,云頂滑雪公園保留了原有的障礙追逐賽道,但縮短了賽道長度,降低了出發的起點位置和賽道難度,以適配冬殘奧會的比賽需求。同時,云頂滑雪公園內還新塑造了一條長550米的坡面回轉賽道。
在位于古楊樹場館群的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冰玉環”將承辦殘奧越野滑雪、殘奧冬季兩項兩個大項的比賽,是北京冬殘奧會上產生金牌最多的場館(38枚)。
在“冰玉環”,同樣的準備工作也在進行當中。例如,殘奧冬季兩項的射擊點位和射擊靶墻距離由冬奧會的50米變更為10米;越野滑雪賽道則啟用了新的坐姿運動員專用賽道。
據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場館和基礎設施經理陳國徽介紹,除了在賽道設置坐姿運動員專用賽道外,國家冬季兩項中心還專門沿賽道外沿設置了2.5米寬、近1000米長的專用通道,方便坐姿運動員獨立自主完成熱身、參賽、等候成績、賽后采訪等全流程動作。
中國體育代表團:
實現大項參賽全覆蓋
本屆冬殘奧會,96名中國運動員將參加全部6個大項、共73個小項的角逐。參賽運動員中,有85名為首次參加冬殘奧會,占比88.5%。運動員平均年齡為25歲,年齡最大的是45歲的高山滑雪運動員張海原,年齡最小的是17歲的單板滑雪運動員耿焱紅。
這是中國第六次組團參加冬殘奧會,也是規模最大、運動員人數最多、參賽項目最全的一屆。與2014年索契冬殘奧會相比,中國體育代表團的參賽大項從2個增加到6個,小項更是從6個躍升到73個。
2015年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冬殘奧會成功之前,冬殘奧會6大項目中,中國開展了殘奧越野滑雪、輪椅冰壺兩個大項。經過近年來不懈努力,中國冬殘奧運動不斷取得進步——全國冬殘奧運動員由原來不足50人發展到近千人;冬殘奧會大項由兩個拓展到6個,實現了冬殘奧會大項參賽全覆蓋。
2016年以來,中國參加多項冬殘奧國際賽事,獲得多枚獎牌。2018年平昌冬殘奧會上,中國輪椅冰壺隊獲得冠軍,實現了中國冬殘奧金牌“零”的突破,創造了中國自2002年鹽湖城冬殘奧會派團參賽以來的單項最好成績。
為提高冬殘奧會運動員的競技水平,中國對冬殘奧會各大項的運動員開展了全年不間斷訓練,實現了夏訓與冬訓、境內與境外、訓練與比賽相結合,運動員的競技水平不斷提升。出征北京冬殘奧會前,冬殘奧健兒在北京、河北、內蒙古、甘肅等4個訓練基地進行了沖刺備戰。
隨著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在即,包括中國運動員在內的各國冬殘奧選手近日已開始在各場館中進行適應性訓練。中國運動員郭雨潔將在本屆冬殘奧會上參加冬季兩項和越野滑雪4個小項的比賽。她說,希望自己能夠在賽場上展現出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努力為國爭光。同時,通過參加冬殘奧會,帶動更多殘疾人朋友參與社會生活、參與冰雪運動,享受運動的快樂。
近年來,中國通過各種措施幫助和鼓勵殘疾人參與體育運動,越來越多的殘疾人積極參與并感受到冰雪運動的魅力,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體育部副主任勇志軍說,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每年參與冰雪季運動的殘疾人已達30萬人次。相信隨著北京冬殘奧會的舉辦,會有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參與冰雪運動,提升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