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國家安全的“銅墻鐵壁”
來源:陜西日報 作者:劉曌瓊 王帥 甘甜
日期:2022-04-15 09:18:32
4月15日是第七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今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的主題是“樹牢總體國家安全觀,感悟新時代國家安全成就,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氛圍”。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是為了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維護國家安全而設立的節日。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第十四條規定,每年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國泰民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保證人民安居樂業,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
近年來,陜西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把國家安全貫穿到全省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各地各部門深入開展憲法和國家安全法、反分裂國家法、網絡安全法等國家安全相關法律的學習宣傳,通過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大屏+小屏”“線上+線下”,推進國家安全宣傳教育進農村、進社區、進校園、進機關、進企業、進軍營、進網絡......凝聚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合力,推動大安全理念深入人心,推動構建大安全格局。
加強宣傳教育 構筑國家安全人民防線
“國家安全是大事,咱都有責任。”4月13日,在第七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來臨之際,嵐皋縣委統戰部聯合相關部門在縣城中心小河口廣場開展國家安全主題教育宣傳活動。
活動現場,通過宣傳展板、發放宣傳資料、咨詢等形式向群眾廣泛宣傳國家安全、疫情防控、反電信網絡詐騙等知識和法律法規,引導廣大群眾學法、懂法、守法、用法,自覺履行維護國家安全、保守國家秘密的義務,提高群眾的安全防范意識和抵御安全風險能力。
連日來,全省各地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將國家安全知識送入“尋常百姓家”,送進萬千老百姓的心里,營造“國家安全、人人有責”的濃厚氛圍。
陜西省干部教育培訓西北政法大學基地緊緊圍繞強化領導干部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充分利用學校專業優勢和學科優勢,開發設計了“總體國家安全觀”專題培訓。自2019年以來,基地已舉辦總體國家安全觀專題培訓5期,全省各縣(市、區)黨委、政府負責同志,省級相關部門縣處級領導干部共230名學員參加學習交流。此外,還與陜西省委、青海省委、安陽市委、渭南市委等國安辦聯合舉辦業務知識培訓。為了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基地綜合運用課堂講授、現場教學、體驗式教學、結構化研討等多種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并打造了西北政法大學反恐怖法學院(國家安全學院)、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西安公安局高新分局、西安廉潔教育警示基地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現場教學點,將教學從課堂延伸到了改革實踐的前沿陣地,著力構建“理論-實踐-思考-提升”的培訓體系。
參加2021年春季學期專題研討班的學員表示,本次培訓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通過學習國內外反恐怖形勢、網絡安全、糧食安全、生物安全等知識,提升了領導干部的國家安全意識,增強了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營造清朗空間守好網絡安全“紅線”
網絡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
近日,在西安市委網信辦的指導下,西安市臨潼區網信辦在開展網站巡查過程中,發現部分網站存在主體責任履行不力、網絡安全意識淡漠、網站長期無人維護、網站頁面被篡改,導致有害信息傳播擴散,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3月31日,臨潼區網信辦聯合公安臨潼分局依法對轄區5家商業網站負責人進行約談,并對相關負責人進行了法律法規教育,要求其立即進行整改,加強網站安全維護。
這是陜西積極筑牢網絡安全防線、推進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的一個縮影。
網絡安全,人人有責。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指引下,陜西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安全工作“四個堅持”重要指示精神,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強化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推進網絡空間綜合治理,全省網絡安全防線進一步筑牢,廣大人民群眾在網絡空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顯著提升。
近年來,陜西不斷強化頂層設計,搭建網絡安全的“四梁八柱”。2019年,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升格為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進一步優化機構設置,增強了工作力量。同時,我省嚴格貫徹落實網絡安全法等網絡安全法律法規,先后制定出臺《陜西省網絡安全事件應急預案》《網絡個人信息保護暫行規定》等政策法規和技術規范,搭建了網絡安全工作的基本制度和管理措施。
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近年來,陜西先后制定《陜西省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治理工作協調機制》《陜西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受理處置工作規范(試行)》等制度規范,進一步明確屬地管理范圍、監管內容、管理權限、處置措施。認真貫徹落實《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以治理網絡亂象為重點,以打擊網絡違法為突破口,以網絡綜合治理為抓手,組織開展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專項整治,不斷夯實屬地管理責任和網站平臺主體責任。同時,陜西加強網絡執法,緊盯重點環節中各類違法有害信息,及時發現重要案件線索,重點對違規開展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布服務、傳播虛假信息等網絡違法違規行為進行依法查處。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嚴守安全生產底線
“你已進入危險區域,請快速離開……”4月13日,黃陵礦業一號煤礦“AI+NOSA”深度融合安全管理系統在識別現場模擬違章人員后,閉鎖所有設備并發出語音警報。同時,地面調度指揮中心開始跟蹤處理。該系統依托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人工和科技對安全風險的雙重管控。
安全生產關乎社會大眾福祉,關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更關乎人民生命財產安全。2021年,全省生產安全事故總量在“十三五”期間連續下降的基礎上,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分別下降25.92%、16.15%。10個設區市及韓城市,事故總量均實現較大幅度下降。
數據的背后,是我省各級各有關部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以赴抓好安全生產的努力和付出。
建立清單機制,層層壓實責任——
印發安全生產工作考核辦法,對市級黨委政府開展考核,嚴格落實黨政同責。厘清省級部門和中央駐陜單位、相關重點行業領域全鏈條安全監管職責,建立職責任務清單。印發企業主體責任重點事項清單,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緊盯重點領域,防范安全風險——
2021年,煤礦領域出臺六項標準,實施分類處置,全面完成災害風險普查,開展全系統各環節“4個100%”安全大檢查。工礦商貿領域推進非煤礦山“四化”建設,督促事故企業制定“安全生產特別規定”,完成秦嶺生態保護區61座尾礦庫安全風險治理任務。危化品領域全面完成化工園區整治提升,完成11家大型油氣儲存基地安全風險評估,強力整治非法違法“小化工”。
排查治理隱患,提高執法效能——
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聚焦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消防、道路運輸、民航鐵路等交通運輸、工業園區、城市建設、危險廢物等行業領域,組織開展安全整治。
安全生產綜合執法方面,全面推行“三位一體”執法模式,常態化開展明查暗訪、交叉互檢、異地執法等。同時,健全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追責問責調查協作機制,事故查處力度不斷強化。
安全生產,重如泰山。一系列強有力的舉措,推動全省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嚴守安全底線、嚴格依法監管、生命安全至上已成為全社會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