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中華·華夏尋根”2023海外華文媒體采訪行在陜西西安收官
來源:華商報 作者:王煜鑫
日期:2023-04-09 10:12:59
從延安市的公祭軒轅黃帝大典,到渭南市4縣的人文參訪,采訪團在這趟“追夢中華·華夏尋根”中的見聞,是華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是陜西日漸強盛的綜合實力,是海外游子們歸來的信心。
在參訪中感悟
從文化中尋根
4月4日,由中國僑聯、陜西省僑聯、17家海外華文媒體、3家中央涉僑媒體、2家省內涉僑媒體組成的代表團相聚西安,乘車共赴延安市黃陵縣。
5日上午,采訪團成員同海外僑胞代表一起,身著正裝來到黃陵縣橋山祭祀廣場,感受公祭大典的傳統禮數和如虹氣勢?!饵S帝頌》朗誦將畢時,瑞風大起,廣場上56面龍旗浩浩飄揚;鐘鼓共鳴,四海歸宗,“我原本以為此次大典會受前幾年的疫情影響,但今天的現場甚至比往年更加震撼,參祭時無論是樂舞還是禮數,其莊嚴、其震撼,無一不讓我這個華夏子孫感到驕傲和自豪?!薄侗睔W華人報》副總編李贊民表示,此次大典不僅展現出我國優秀、濃厚的文化底蘊,更在祭奠末尾向世界華人宣告了“金龍”已然騰飛的國際現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然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5日下午,采訪團成員來到渭南市白水縣倉頡廟,了解中華文字的起源,并參與漢服禮儀等傳統文化的體驗。
6日上午,采訪團成員參觀了堯頭窯文化景區,感受土窯文化的變遷。華商報記者了解到,該地從唐代開始就以制窯作為支柱產業,上世紀90年代前后由于人口外流,當地制窯業也就慢慢衰落了,直到非遺保護重新為窯內燃起了一把火。從家家制窯,到人口外流,再到重拾手藝。堯頭窯這十多年來的變化,是文化保護與鄉村振興的縮影。
7號上午的華山行,為采訪團成員們展現了陜西的大美河山,17位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將自己的見聞通過文字和視頻報道出了國門。
從農耕誕生的華夏文明
如今成各鄉村最好的名片
在澄城縣,采訪團成員來到當地櫻桃基地,“咱澄城櫻桃主打的就是個大味兒甜,其中一級果的售價雖然比較貴,但上市后的訂單仍是供不應求?!碑數毓r介紹,澄城縣農業通過科技投入,櫻桃已經成為當地響當當的名片。
8日上午,采訪團進入潼關縣境內,秦王寨社區里馬趵泉和李世民的故事,已成為當地旅游業的頭號招牌。秦王寨社區黨委副書記唐雪琴介紹,如今依靠文化產業,村民家家戶戶種植花椒形成了產業鏈,并且走出了潼關。
“華夏文明發源于農耕,興起于農耕,如今華夏傳統文明又成為各鄉村最好的名片,以文化帶動農業,讓百姓生活富了起來?!狈坡少e亞太通訊社攝影部主任劉渝感嘆道,“陜西有如此多的文化資源可以發掘,有如此多的商機可以投資,這幾日的參訪讓我感受到的不僅是文化,更是陜西的進步。”劉渝表示,他和眾海外媒體一定會將本次陜西采訪行的故事講好。 華商報記者 王煜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