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多措并舉助市民居有所安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金晨
日期:2022-04-16 15:02:36
住房一直以來是香港市民最為關心的問題。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不久前在介紹特區政府有關房屋政策時表示,特區政府目前已覓得約350公頃土地興建約3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可以滿足未來10年約30.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的需求。
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采取多管齊下的策略,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發展規劃,積極加快找地造地建屋,保障土地房屋穩定供應,進一步緩解普通市民尤其是青年群體的購房、住房壓力,努力讓大家居有所安。
穩定房屋供應
《長遠房屋策略》(以下簡稱《長策》)是香港在房屋方面的長遠策略性文件,主要從策略性方向上針對公屋提供、土地供應等方面提供指導。根據《長策》2021年周年報告,香港2022/23年度至2031/32年度的總房屋供應目標為43萬個單位。
特區政府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介紹,根據最新推算,2022/23年度至2031/32年度的10年總房屋需求為42.28萬個單位,特區政府將總房屋供應目標定于43萬個單位。其中,公私營房屋比例維持在7∶3,因此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為30.1萬個單位,私營房屋供應目標為12.9萬個單位。
陳帆表示,相較2017年度只能興建23.7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特區政府在2021年已覓得足夠土地興建3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足以覆蓋10年30.1萬個公營房屋的供應目標。上述33萬個單位中,約1/3預計在第一個5年期落成,剩余部分預計在第二個5年期落成。
此外,特區政府還積極推動過渡性房屋供應。根據香港特區政府不久前公布的2022/23財政年度財政預算案,特區政府目前已覓得土地提供超過1.7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預計今年和明年將分別約有4200個及1.1萬個單位落成啟用。
緩解購房壓力
除了穩定的房屋供應計劃外,由發展商提倡興建的非牟利私人資助房屋也受到香港各界的廣泛關注。香港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近期成立的非牟利房社企“新世界建好生活”發表創新房屋計劃建議,擬推出首個非牟利的私人資助房屋項目,以市價約5至6折出售,配合其“上車易按揭”,期望為香港解決房屋問題尋找新方向。
據介紹,該計劃提出“漸進式供款”按揭的模式,即樓宇成交時,買家只須承擔購買單位樓價一半的按揭,余下一半樓價的按揭可在成交后10年內一次過或分階段承擔。新世界發展公司認為,相關計劃能協助年輕家庭解決缺乏大額首期、置業初期供樓吃力的問題,達到以可負擔價錢購入“質量與面積兼備”的新居,以較容易的方式完成“置業夢”。
特區政府運輸及房屋局發言人表示,特區政府對“新世界建好生活”提出的私人資助房屋建議表示歡迎,若計劃落實將惠及市民。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也于近日提出,將研究參考非牟利私人資助房屋相關建議,在居屋分階段承做按揭,將按揭門檻進一步降低。
“新世界建好生活”咨詢委員會成員、特區政府地政總署前署長劉勵超表示,要破解困擾香港多時的土地房屋挑戰,必須具備創新思維、多方參與,通過優化及改善現有政策,為土地房屋問題“拆墻松綁”,才能讓市民居有所安。
開拓北部新區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不斷推進,越來越多準備購房置業的香港市民將目光瞄準極具發展潛力的北部都會區。特區政府2021年施政報告提出,將重點規劃香港北部都會區,并增加房屋用地。預計整個北部都會區發展完成后,連同區內現有單位,總住宅數目單位將達到90.5萬至92.6萬個,可容納約250萬人居住,并提供65萬個職位,包括15萬個創科產業相關職位。
目前,北部都會區內的多個已規劃或規劃中的發展項目預計可提供約35萬個住宅單位,并可額外開拓約600公頃用地作住宅和產業用途,估計可提供16.5萬至18.6萬個住宅單位。特區政府發展局還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將古洞北新發展區內約3公頃的商貿用地改劃作房屋發展。
在北部都會區安家,不僅能夠享受優質住房體驗,更可分享深港合作帶來的發展機遇。林鄭月娥表示,特區政府高度重視北部都會區的就業機會,區內的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享有與深圳前海一灣之隔的地利,可發展成商業和現代服務業中心。同時,規劃跨境鐵路項目、擴充興建醫院等多項關鍵工作也正穩步推進。特區政府將擔當先行者,把部分政府部門搬進北部都會區,帶動發展、創造就業。
此外,北部都會區規劃還提出“雙城三圈”的空間格局概念,意在促進深港兩地在經濟、基建、創科、民生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緊密合作。未來,依托北部都會區作為連接,香港市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生活、養老將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