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搭建心靈溝通的語言之橋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劉賓
日期:2022-06-24 10:13:00
中國和太平洋島國友誼源遠流長、跨越山海。近年來,隨著中國同太平洋島國相互尊重、共同發(fā)展的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不斷深化,當?shù)氐闹形膶W習需求日益旺盛。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中國與瓦努阿圖簽署《關于合作開展瓦努阿圖中小學中文教育項目諒解備忘錄》,標志著中文教育正式納入瓦努阿圖國民教育體系。
中文教育機構是太平洋島國中文教育的主力軍。目前,斐濟、薩摩亞、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均開設了孔子學院或孔子課堂。自2018年薩摩亞首所孔子學院成立后,我國已派出3批援助教師,到當?shù)刂行W從事中文教學等活動。他們在當?shù)厣鐓^(qū)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中文教學項目,比如特殊教育中文班等。同時,赴太平洋島國的援助教師,在當?shù)胤e極開展中文+職業(yè)項目培訓,在巴布亞新幾內亞,他們教給當?shù)孛癖娋莘N植技術;在湯加,他們教給當?shù)孛癖娹r學理論。在上述過程中,中文教育給當?shù)孛癖娞峁┝税ㄕZ言學習在內的諸多便利,受到了當?shù)孛癖姷暮迷u。
華僑華人是太平洋島國中文教育的重要參與者。以斐濟為例,斐濟華人社團建了逸仙學校,該校的小學部與中學部均開設了中文課程。華僑華人讓中文更好地融入了社區(qū)、融入了當?shù)孛癖娚睿餐苿恿颂窖髰u國中文教育的本土化,為太平洋島國人民與中國人民之間的理解搭建了心靈溝通的語言之橋。
報刊書籍是太平洋島國中文教育的隱形載體。以斐濟為例,華文報紙《斐濟日報》是全國性報紙,同時該國還建有“斐濟華人新聞網”等。此外,近年來,中國向薩摩亞捐贈了大批中文經典書籍,援建了斐濟圖書館中國圖書閱覽區(qū)等。這些報刊書籍深受當?shù)孛癖娤矏郏蔀樗麄兞私庵袊l(fā)展和中華文化的重要渠道,加深了太平洋島國民眾對中國的了解。
在線教育是太平洋島國中文教育的新趨勢。疫情期間,在線中文教育乘勢而上,互聯(lián)網平臺成為太平洋島國民眾學習中文的重要渠道。根據太平洋島國區(qū)域特點,中文教育有針對性地開展中文學習、人員培訓等多元化探索,從而滿足了太平洋島國個性化、差異化、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增進了中國與太平洋島國的理解與交流。
中文教育的蓬勃發(fā)展,為太平洋島國的農業(yè)、貿易、民航、旅游等領域的發(fā)展提供了助力。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文教育將成為助力中國同太平洋島國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重要路徑。
(作者系山東聊城大學外國語學院漢語國際教育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