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局:中學通識課程減半 新增規定須赴內地研習
來源:香港文匯報 作者:鄭治祖
日期:2020-11-25 11:30:58
教育局將就中學通識科進行改革,除縮減課程內容外,在新安排下,相關部門將主動向學校提供合適的書目,若學校堅持自選書目,校方須事先把擬用書目送交審批并獲批準才能使用。圖為市面上部分被指有內容存偏頗或錯誤的通識教材。 資料圖片
教育局提供適用書目自選須審批 施政報告公布相關改革
特區政府教育局將就中學通識科進行改革。據消息人士透露,內容包括改變現行的評分模式,從過往1至5**評級,簡化為“合格”和“不合格”。另外,局方會主動向學校提供適用書目,倘辦學團體要求自選書目,則需要交由局方專責部門審批,確保內容準確。局方將要求通識科從現時12個主題減半至6個,當中規定其一項須到內地參與當地的專題研習,有關研習會被評級。據悉有關改革將于今日特首發表的施政報告內公布,教育局稍后會交代詳情。
通識科是現時全港中學生的必修科,惟相關學科內容及教學手法備受詬病,社會要求改革之聲不絕。據了解,在今日發表的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將會簡單交代通識科的改革方向。教育局稍后會公布詳細的內容。
綜合多個消息人士透露,鑒于目前仍有部分大學將通識科目列入收生條件范圍,故難以“一刀切”取消,通識科未來仍維持必修必考,但局方將落實多項改革優化措施,其中現時的評分模式將由7個評級簡化為“合格”、“不合格”兩個評級,以減輕學生的考試壓力。
另外,局方會減少現行的教學時數和范圍,從六大單元下的12個主題將減半至6個。新安排下的6個主題中,其中一個須到內地參與專題研習,有關研習亦須接受評級。
針對目前通識科內容被批評流于“天馬行空”、缺乏知識基礎、主觀性及隨意性較強的指控,在新安排下,相關部門將主動向學校提供合適的書目,若學校堅持自選書目,校方須事先把擬用書目送交審批,獲當局批準才能使用。
據了解,有關書目只會采用“成熟的例子”,如國家首名太空人是誰,所有教材必須有事實根據,不能再以空泛的內容,或仍在發生、具爭議性的社會事件等作為教材討論。
校方教材須先備案便追查
對近日多宗教師透過工作紙平臺疑向學生進行洗腦事件,消息人士指政府亦會考慮,要求校方就課堂的工作紙,及發給學生的教材,均須預先向教育局備案,以便在有家長及其他人士投訴時,方便追查及作出適當回應或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