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數據向好 電子信息制造業加速培育新增長點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郭倩
日期:2025-04-10 15:10:13
1至2月,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6%;“兩新”政策加力擴圍成效顯著,手機購新補貼效果尤為亮眼,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大幅增長26.2%……近期發布的多項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生產增長較快,行業整體發展態勢良好。
記者獲悉,相關部門正展開部署,著力促進電子信息制造業穩增長,聚焦集成電路、基礎電子和整機系統等領域,培育壯大一批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同時,謀劃做好電子信息制造業“十五五”發展規劃,持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當前,伴隨技術、政策紅利持續釋放,電子信息制造業整體保持穩步增長。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今年1至2月,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6%,增速分別比同期工業、高技術制造業高4.7個百分點和1.5個百分點。主要產品中,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4700萬臺,同比增長7.2%;集成電路產量767億塊,同比增長4.4%。
在“兩新”政策帶動下,手機市場需求顯著提升。國家發展改革委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6000元以下手機銷售量和銷售額分別達4422萬部、1126億元,折合日均銷售量和銷售額約75萬部、19億元,同比增長8.8%、19.3%。
賽迪研究院電子信息研究所電子制造業研究室主任馬蓓蓓認為,在政策帶動下,電子產品消費意愿提升,不僅有利于電視、計算機、手機等整機產品提高銷量,還將帶動相關元器件的市場擴展和技術升級,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記者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近年來,電子信息制造業產業規模增長快速,在41個工業大類中營業收入占比連續12年保持第一;技術創新能力持續提高,集成電路、北斗規模應用、人工智能終端、新型顯示等領域取得長足進步。
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產業升級新機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
近期,部委和地方都在積極展開部署,研判產業發展形勢、明確發展重點。
在日前召開的2025年全國電子信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業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要求準確把握電子信息制造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聚焦集成電路、基礎電子和整機系統等領域,培育壯大一批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謀劃做好電子信息制造業“十五五”發展規劃,加快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支持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此外,工業和信息化部還明確,要加強協同聯動,統籌各方力量,奮力推動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體系化突破。用好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營造可持續的安全發展環境,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深圳市前不久發布的《深圳市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終端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6年)》提出,到2026年,全市人工智能終端產業規模達8000億元以上、力爭1萬億元,在手機、計算機、大模型一體機、可穿戴設備等領域推出50款以上爆款人工智能終端產品。重慶也提出,強化新一代智能終端和智能裝備、智能芯片和智能傳感器等人工智能產品供給。
“當前,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創新能力持續提高,形成了包括基礎硬件、基礎軟件、應用軟件在內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布局。”山東省先進計算重點實驗室主任公維鋒說,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從0到1”的技術突破,也需要“從1到N”的市場化應用。要協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展技術攻關,通過市場化應用驗證推動技術的創新,提升產品的質量和性能。
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劉先華表示,提升電子信息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需進一步打通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業化的全鏈條,構建開放共享的產業生態、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引導產業鏈上下游緊密配合,形成協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