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領域“出新” 中非經貿合作活力強勁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作者:李曉喻
日期:2024-09-04 17:32:48
“非洲元素”如今在中國越發常見。南非的鱷梨、保濕膏,埃塞俄比亞的咖啡豆,坦桑尼亞的葡萄酒,中國消費者只需動動手指就能從電商平臺買回家。
這是中非經貿合作穩步發展的一個生動注腳。近年來,中非經貿合作在貿易投資等多個領域都展現出無限的可能性和強勁活力,新成果新機遇不斷涌現。
中國已連續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據中方統計,繼2023年中非貿易額連續第二年刷新歷史峰值后,今年前7個月中國對非洲進出口總額1.1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5.5%,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
得益于中國為非洲農產品開辟“綠色通道”,加快檢驗檢疫,擴大關稅豁免,農產品正成為中非貿易往來的新亮點。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中國自非洲進口農產品253.5億元,同比增長7.2%,其中芝麻、烤煙、夏威夷果等非洲特色農產品進口量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38.8%、32.7%、106.2%,占中國同類產品進口量比重均超過四成。
中國對非投資也在持續增長。截至2023年底,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超過400億美元,是非洲最主要的外資來源國之一。其中,中國對南非、埃及、贊比亞等國家的直接投資流量連續多年保持在1億美元以上。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西亞與非洲研究所所長毛小菁說,中國對非投資正從傳統的紡織等逐漸向汽車制造、醫藥等新的領域拓展。
隨著貿易投資合作深入開展,中國在工業生產、商貿物流、數字經濟、清潔能源等領域的優質技術和新業態也源源不斷進入非洲。
中鹽集團相關負責人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稱,該公司塞內加爾項目以當地海水日曬得到的海鹽原鹽為原料,采用多次粉碎和洗滌、干燥的方法生產精制鹽。該項目在試車生產過程中,為非洲制鹽公司培訓了大量生產技術人員和操作人員,也促進了中國制鹽技術在當地推廣應用。
分析人士認為,中非經貿合作之所以展現強勁活力,主要緣于雙方經濟互補性強,這為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系列旨在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措施密集落地,也助力中非經貿合作邁向更高水平。如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宣布實施的“八大行動”,明確提出實施產業促進行動,鼓勵中國企業擴大對非投資;實施貿易便利行動,擴大進口非洲商品。
此外,中國還立項實施援加納漁港綜合設施、毛里塔尼亞努瓦克肖特立交橋等26個貿易促進項目,立項實施援馬達加斯加公路、贊比亞電力設施、蘇丹職業培訓中心等11個工業化和就業促進項目。“貿易促進工程”和“投資驅動工程”項下多個項目持續推進,為中非貿易投資合作順利開展鋪平道路。
眼下,中非經濟均呈向好態勢。官方數據顯示,中國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0%。據世界銀行預測,非洲經濟有望在2024年實現反彈,從去年的2.6%回升至今年的3.4%,到2025年增至3.8%。非洲開發銀行更加樂觀,認為今年非洲經濟增速將回升至3.7%,2025年有望進一步升至4.3%。
分析人士認為,在世界經濟復蘇緩慢,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之際,中非經濟持續向好,給加強經貿合作帶來廣闊空間,也使合作前景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