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對外傳播是中華民族每一分子共同的責任
來源:人民政協報 作者:于洪君
日期:2020-12-31 09:07:31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就中國對外傳播與國家形象塑造作過多次論述和指示,為我們在世界面臨百年未有大變局的新形勢下,深入開展中華文化對外傳播,擴大中外人文交流合作,塑造中華民族良好形象,指明了工作方向,提出了具體要求。目前,國際輿論場上的斗爭形勢非常復雜,我們應積極發掘各種資源和潛能,持之以恒地做好中華優秀文化與中國政治理念對外傳播,鍥而不舍地塑造中華民族和中國社會的良好形象,精益求精地做好中華文明與人類文明建設性互動這篇大文章。
做好中華優秀文化和中國政策理念的對外傳播,是塑造我們黨和國家良好形象、占領國際輿論斗爭制高點的戰略需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中國人民依靠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憑借優秀的集體主義傳統和甘于奉獻的自我犧牲精神,鑄成了抵御新冠肺炎疫情的鋼鐵長城,在疫情阻擊戰和隨之而來的經濟復興戰中奪取了重大的戰略性成果。但西方一些國家非但不認可中國人民在抗疫斗爭中表現出來的優秀品格和優良傳統,反而不斷抹黑我們的抗疫措施,否定我國抗疫經驗的普遍意義和歷史價值。在這種情況下,全社會行動起來,大張旗鼓地對外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和優良品格,旗幟鮮明地宣示中國的制度優勢與基本特點,理直氣壯地闡述中國理念及其實踐的時代價值,已經變得刻不容緩。這是打好國際輿情爭奪戰,搶占輿論斗爭制高點,讓國際社會客觀理性地認知和接受加速崛起的社會主義中國的重大戰略任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每一分子義不容辭的神圣職責和崇高使命。
做好中華優秀文化與中國政策理念對外傳播,是引領人類文明互通互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路徑。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的良性互動,已成為當代人類社會進步發展的主旋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方面大力呼吁世界各國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另一方面要求我們全黨全社會積極對外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宣介中國發展變化偉大成就,用海外受眾樂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語言,講述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中華文化在世界各地“活起來”“熱起來”,就是要讓擁有輝煌歷史的中華民族,在人類文明互通互鑒的歷史新時代,在不同文明相互碰撞激蕩又彼此牽動影響的世界大變局中,在精神道德層面最大范圍地實現自我展示,在政治文化領域最大限度地作出獨特奉獻。這是東方社會主義大國和平崛起后,參與并引導現代人類文明互通互鑒必須擔負的歷史責任,也是今后相當長一個歷史時期我們堅持開展對外文化傳播、經驗傳播、理念傳播的關鍵所在。
做好中華優秀文化和中國政策理念對外傳播,必須結合自身優勢和固有特點,在樹立和塑造國家良好形象上多下功夫。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了遵循傳播規律、創新方法手段、建立對外傳播話語體系、增強國際話語權的極端重要性。參與對外傳播工作、承擔對外傳播任務的每個單位、每個團體、每個社會組織,都要充分發掘和利用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整合好自己所擁有的內外資源,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力量,探索并創造既符合形勢任務要求,又具有鮮明時代特點,并且能為外部世界認可和接受,特別是能使各國年輕一輩心悅誠服的傳播方式和手段。駐外機構、高等院校、文化團體、大眾傳媒和各類智庫作為對外傳播的重要基地、交流機構與合作平臺,應充分發揮國家主力軍團的核心作用。要妥善解決并處理好深耕細作與重點經略的關系、發揚傳統與開拓創新的關系、文化傳播與理念詮釋的關系,以及傳播中華文化中國理念與借鑒他山之石汲取其他文明成果的關系。
做好中華優秀文化和中國政策理念對外傳播,要服從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布局和走向世界舞臺中心的需要。對外傳播中國文化與中國理念,要堅持在對外傳播中以文化人、以理服人的指導思想和根本原則。當前形勢下,要把傳播中華優秀文化、中國現代文化放在首要位置,堅持多種文化形式和文化風格統籌兼顧。要把正面闡述和詮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現代化發展成就與治理理念、中國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外交思想等現代政治文化要素,潛移默化地融會貫通于中國文化對外傳播中去。要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彰顯中華文化和中國理念的先進性、普適性、包容性、開放性與建設性。在建立和發展海外文化傳播基地、鞏固并加強人文合作設施的過程中,借鑒和實踐我們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中倡導和遵循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要使國內國外兩種傳播資源、兩種傳播方式以及兩類傳播規則,有機地統一起來。同時也要努力研究并處理好合法合規、適情適度、相互尊重、彼此體諒等國際傳播活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要求。(作者于洪君,系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