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亮相 將建1000個農業基地開創助農新模式
來源:海外網 作者:綜合
日期:2019-10-11 09:47:41
7月16日,馬云在哈爾濱說“投資必過山海關”。10月10日,全面深度合作拉開大幕。
10日,在哈爾濱召開的第二屆中國·黑龍江國際大米節暨阿里巴巴雙十新米節上,阿里巴巴集團宣布,與黑龍江8個大米地標品牌合作,建設標準示范基地,全程數字化品控追溯。讓更多優質大米跨越山海關,走上全國民眾的餐桌。
這次會議,也是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首次亮相。
數字農業事業部將建立產、供、銷三大中臺,在全國落地1000個數字農業基地,對農業產業進行全鏈路數字化升級。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數字農業事業部總裁、盒馬事業群總裁侯毅表示,數字農業事業部是阿里經濟體助農的組織升級,將進一步聚合阿里經濟體13個業務生態的力量,專注于中國農業的基礎設施建設。
接下來一個小目標是:到2022年,阿里經濟體涉農產品全年網絡銷售額破4000億元。
圖說: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阿里巴巴響水大米種植基地,又到了收割季。
“基地模式”開創助農新舉措
會議召開時,剛剛發布的黑龍江新米已經擺在上海盒馬門店分會場的貨架上。截至目前,黑龍江12個地域品牌的大米已實現天貓、盒馬、大潤發等全渠道銷售布局。
圖說:10月10日,盒馬門店,第二屆中國·黑龍江國際大米節暨阿里巴巴雙十新米節分會場,來自黑龍江的新米已經被擺放在貨架上。
今年4月,農業農村部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淘寶、天貓平臺占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75%的市場份額。去年,黑龍江省農產品在僅在淘寶網銷售額就達18個億,帶動直接就業10萬人。
“基地模式”是數字農業事業部的助農創新舉措,是對農業產業進行全鏈路數字化升級。
打破中國傳統的零散亂的小農模式,建立規模化的數字化農業基地;優質農貨原產地直供,讓消費者吃上更安全、更有品質的食品;高科技加持的供應鏈,幫農民提高種植、流通、銷售各環節的效率。“讓消費者吃得好,讓農民賺不少。”
基地模式,也是“畝產一千美金”助農計劃升級后的核心,從聚合消費能力到聚合供應鏈能力。此前,“畝產一千美金”計劃已覆蓋全國25個省份超過1億人口,孵化超過2500個農業品牌。
13支隊伍共建中國農業基礎設施
在數字農業事業部,13個業務單元承擔不同的角色,但有一個共同的目標,為中國農村搭建全新的農業基礎設施。
圖說:菜鳥珠峰驛站,海拔4119米的物流站點。
物流上,截至2018年底,菜鳥鄉村物流已進駐全國29個省的900個縣,建立3萬多個村級物流站點。上到高山、遠到邊境。最近,菜鳥發布“百靈鳥”計劃:未來一年,開通1000條以上農產品上行“高速公路”。僅菜鳥鄉村物流一項,未來三年將聯合快遞合作伙伴在全國鄉村投入10億元。
金融基礎設施由螞蟻金服擔綱,給予農戶普惠金融貸款支持。網商銀行目前已累計服務超800萬“三農”用戶,并且已和中國超過300個縣簽約。區塊鏈溯源技術也在農業領域奏效。去年新米節,天貓旗艦店銷售的每袋五常大米都有一張專屬“身份證”。
阿里云農業大腦團隊幫助近26000家農戶和企業實現科學種植、養殖,AI技術覆蓋超過100000畝農田、果園、養殖場、牧場。新近發布的AI養蜂系統,預計未來讓中國30萬蜂農增產20%。
侯毅表示,未來十年是中國農業巨大的機會,阿里巴巴將努力打造新型的農業供銷社。
“我們堅信未來,手機會成為新農具,直播會成為新農活,數據將成為新農資,區塊鏈將成為農產品的‘身份證’,阿里云技術將應用于養豬和種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