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港新片區揭牌100天: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
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張靜
日期:2019-11-28 11:01:31
8月20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正式揭牌,臨港這片東海之濱的創新創業沃土拉開如火如荼的建設帷幕。
時隔3月,11月28日,臨港新片區揭牌100天。滴水湖畔,它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精神,從孕育、誕生到成長之際創造奇跡。
自揭牌以來,各類產業項目紛至沓來、落地開工,高端產業項目和總部企業正加快向臨港聚集,產業、金融、人才、住房政策陸續推出,“金鳳凰”正朝著建成具有較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騰飛。
項目導入迎高潮期,今年將落地1000億元產業項目
8月6日,國務院發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
次日清晨,在S20由西向東通往S2滬蘆高速2公里左右的匝道口,標有“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道路指示牌已早早被換上。緊接著兩周時間,8月20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正式揭牌。
1990年,浦東啟動開發建設,它作為一面旗幟引領上海改革開放,歷經29年實現1萬億元經濟總量。未來20年、30年,是否還能找到一片引領性區域,牽引上海的發展?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朱芝松曾表示,臨港將形成上海發展的增長新動力,在今年落地1000億產業項目的基礎上,持續引進國內外高能級項目,努力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長,大力發展“跨境”、“離岸”的高附加值現代服務業,確保2035年實現“區域生產總值超過1萬億”的目標。
自揭牌以來,各類產業項目紛至沓來、落地開工,高端產業項目和總部企業正加快向臨港新片區聚集。僅揭牌一個月,臨港新片區行政服務中心在8月20日至9月19日期間共受理企業注冊登記674戶,其中科技類企業219戶,貿易類企業109戶,實業類企業243戶,金融類企業4戶。674戶注冊登記企業中,包含外資企業17戶,外資注冊資本共7144.789萬美元,利用合同外資共8269.788萬美元。
臨港新片區作為國家擴大開放的戰略空間、深入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有產業導入的充足空間。9月12日上午,臨港新片區首批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和開工,其中簽約項目23個,總投資超過110億元。
一個月后的10月18日,15個生物醫藥重點項目在臨港新片區集中簽約,總投資超70億元。
為提升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能力,整體提升區域產業能級,構建以關鍵核心技術為突破口的世界級前沿產業集群,在生物醫藥重點項目簽約當天,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發布促進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和集聚發展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和航空航天四大重點產業的若干支持措施。
其中,在集聚發展集成電路產業10條措施中,企業最高獎勵3000萬元;集聚發展人工智能產業10條措施中,項目最高獎勵2000萬元;集聚發展航空航天產業10條措施中,企業最高獎勵1000萬元;集聚發展生物醫藥產業10條措施中,同一企業年度最高資助1000萬元。
生物醫藥產業是臨港奉賢園區的主導產業之一。今年12月底,臨港奉賢園區智造園六期項目生命科技園將竣工,該項目于2017年底開建,標準廠房占地300畝,總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39棟多層研發生產廠房和1棟綜合樓可為企業提供2000-15000平方米的研發及產業空間。
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我們的廠房設計是希望能滿足從早期孵化,到成長,甚至到最終規模化的企業的需求,為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產業量身定制。”臨港奉賢園區招商項目經理彭靜穎介紹,從實際招商情況來看,在廠房設計之初,臨港奉賢園區就開始了圖紙招商,“那時候就已經有4家企業鎖定了一部分小面積廠房。新片區揭牌之后,借助政策紅利,有非常多的企業主動和我們接洽,目前一半廠房已經在預定中了。”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新片區每年將引進人才10萬人以上
早在8月30日,上海市出臺《關于促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高質量發展實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見》50條,從財稅金融政策到人才住房保障政策無所不包。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人。上海海昌海洋公園里,一頭虎鯨價值1億元。它的飼養員學歷不高,但憑借這一手養鯨技藝,稱不稱得上人才?臨港新片區給出答案:是人才。
11月20日,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召開政策發布會,正式向社會發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支持人才發展若干措施》等系列人才政策,“金領”、“白領”、“藍領”統統歡迎落戶新片區。
48條措施中,為促進國內人才引進,新片區不斷加大國內人才服務力度,針對在新片區工作并居住的各類人才實施居住證專項加分、縮短“居轉戶”年限、公益事業單位錄用應屆畢業生落戶加分、管委會直接審批人才直接引進落戶、重點機構緊缺急需人才直接引進落戶、緊缺急需技能人才直接引進落戶、高等級技能人才直接引進落戶、特殊人才推薦落戶等8方面優惠政策。
在加強人才住房保障方面,新片區將定向微調新片區住房限購政策,調整商品住房選房購房制度,實施限價商品房政策,建設“先租后售”公租房,實施人才租房補貼,可申請租賃人才公寓等6方面人才住房政策,對于在新片區工作的人才形成政策的梯度對接,滿足人才租房、購房的多樣化需求。
新片區管委會黨群工作部(人力資源處)部長苗挺表示,管委會研究制定政策時聚焦國內人才最關心的落戶、住房兩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
另一個問題是,如此大力度延攬人才,臨港新片區的人才落戶是否有限量?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武偉當天回應:第一,不存在戶口額度;第二,每年引進的人才要達到10萬人以上。
“臨港新片區873平方公里的面積上,實有人口大概是63萬人左右,中心城區只有32萬人,其中有8萬人是在校大學生,也就是說實際上中心城區只有24萬人。”武偉說道,到2035年,臨港新片區要建成具有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如果要完成這一歷史使命,就必須要有相當大的經濟總量、城市發展規模以及人口總量。“浦東新區的GDP目前是1萬億元,1萬億元是多少人口創造的?大體上是560萬左右的人口。”
“如果說將來新片區的經濟總量或者人均所能夠創造的經濟價值明顯高于現有其他地區,我們的人口至少需要560萬的一半,也就是280萬。假設我們和浦東的人均產出一樣,我們也需要至少500萬人口。”
他表示,只要是有利于新片區建設成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的各方人才,臨港新片區都會盡一切力量把他們吸引過來,讓他們在這里施展才能,在這里變成金鳳凰,飛向全國,飛向世界。
練就金牌店小二,跑出新片區政務服務“加速度”
朱芝松曾表示,增設新片區是黨中央交給上海新的三項重大任務之一,從重大任務提出到總體方案的公布,總書記都是親自關心,親自部署,親自推進,進博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上海重要講話中又重點談到了臨港新片區的建設,作出“五個重要”的最新指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對新形勢、新要求,要完成新任務、應對新挑戰,就必須建立更高效、更科學、更合理的體制機制。
為此,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啟動機構調整。從方案醞釀到批復,機構調整僅歷時2個月。11月18日,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公布調整后的機構設置:新片區管委會設15個內設機構,從原有83個編制變為核定行政編制188名。
其中,制度創新和風險防范處、高新產業和科技創新處、特殊綜合保稅區處等這些別于常規的部門設置,是為了更好承接新片區“6+2”開放政策落實的需要,體現改革創新的價值導向。
臨港新片區還將試點靈活黨政人才機制,聘任公務員采用公開招聘和直接選聘兩種方式。在薪資福利上,聘任制公務員實行協議年薪、一職一薪等特殊工資政策;管理部門也將建立以工作業績為導向的分配機制。
在臨港,新奧小燃機項目從拿地到開工開創“五天四證”的先例,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從簽約到投產歷時17個月,其中從正式申請到220千伏電力配套項目首條線路正式送電僅用時168個工作日,堪稱“臨港速度”。
為跑出臨港新片區政務服務“加速度”,練就金牌店小二的服務水平,這些在新片區膾炙人口的案例未來將固化成標準模式。目前,“臨港新片區一體化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已經啟用。“平臺”將分為兩個階段建設,分別在“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兩個方面進行創新實踐。
在“一網通辦”方面,先行啟用的“平臺1.0”重點聚焦工程建設領域的全生命周期申報、審批和信用管理,以獲得五個“100”為目標,即100%最多跑一次,100%全程網辦,100%全覆蓋“辦成一件事”主題套餐,100小時拿地開工,100%行政行為可追溯。
3個月后上線運行的“平臺2.0”針對“一網統管”,重點聚焦綜合監管、風險防控、市場準入領域的政務服務。在臨港新片區創新監管方式,完成“十張清單一平臺”的“互聯網+監管”信息化建設,實現全面風險管理和重點領域監管結合、全生命周期全流程閉環實時風險監測與動態預警結合、聯防聯控協同聯動的更高層級的綜合監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