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工場募25億元落戶廣州:摘人工智能里更難摘的“果子
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虞涵棋
日期:2019-06-06 15:03:56
創新工場總裁陶寧在廣州舉行的創新工場大灣區總部開業儀式上表示,創新工場第三期人民幣基金已經募集完成,基金規模25億,落戶在廣州,主要投資方向是人工智能、大數據、教育、消費升級、B2B企業服務等。截至目前,創新工場管理的雙幣基金規模約150億元人民幣。
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執行院長王詠剛對包括澎湃新聞在內的媒體表示,從世界范圍來看,人工智能領域容易“摘”的果子都已經被摘了,例如互聯網內部大數據、廣告推薦、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AI技術正從創新突破的1.0版本向商業落地的2.0版本發展,與傳統行業的結合尚處于早期粗淺階段。
粵港澳大灣區擁有成熟的產業體系和豐富的需求場景,在交通、物流、零售、制造、金融等領域具備豐富的行業經驗,有人工智能技術落地并商業化的肥沃土壤。創新工場決定依托粵港澳優質的高校科研資源,結合大灣區豐富的行業需求,重點發展信息感知和理解、流程自動化相關的人工智能技術。
據介紹,創新工場大灣區總部集“產業投資+AI研究院+商業賦能落地”三個功能為一體。創新工場大灣區人工智能研究院由機器學習和大數據領域科學家張潼擔任名譽院長,投資人周哲任高級副總裁,執行院長來自全球頂級的企業研究院,將于近期到任。
這也是張潼自宣布加盟創新工場后首次詳解工作藍圖。
公開資料顯示,張潼是機器學習領域的國際著名專家,擁有美國康奈爾大學數學和計算機雙學士學位,以及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碩士和博士學位。曾經擔任美國新澤西州立大學終身教授,IBM研究院研究員和雅虎研究院主任科學家,百度研究院副院長和大數據實驗室負責人,騰訊AI Lab主任。
2018年年底,業內傳出張潼從騰訊離職的消息,其個人去向引發關注。今年3月20日,借由香港科技大學和創新工場宣布成立計算機感知與智能控制聯合實驗室的契機,張潼的雙重新身份一并揭曉: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系和數學系教授兼任創新工場科研合伙人。
談及新角色的定位,張潼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我肯定是個科學家。我個人最感興趣的還是把AI前沿的技術,包括機器學習,包括一些數學理論,往前推進。十年以后問我做了什么事情,如果我說做了這個,那我就滿意了。”
張潼認為,深度學習在工業界應用上起到了很大的成功,但繼續往前走會遇到一些原理上的缺陷。下一步若要解決更復雜的場景,只靠大數據是走不通的,一定要在原理上加深理解。我們可能會見到緩慢的推進過程,但這種創新可能更多地在出現在學校里。“學術界會思考得更前瞻一些,有些不見得是百分百馬上適用的東西,但對將來會有很大作用。”
張潼進而也表達了對應用落地的興趣,尤其是金融和流程自動化領域的AI賦能。“我也希望能和行業結合,解決一些行業的問題。我本人也有一些公司的經驗。”他說道。“創新工場是一個平臺,涉及全行業的問題,而非獨一業務或獨一公司。看看這些技術會如何影響全行業。”
張潼介紹道,創新工場大灣區人工智能研究院下設信息感知和理解實驗室、流程自動化實驗室共兩個研發實驗室,依托和香港科技大學設立的聯合實驗室的科研資源,開展自然語言理解、視覺感知、知識表示、智能分析、智能規劃和決策等前沿技術研發,探索大灣區AI商業轉化。
在AI賦能方面,張潼觀察到國內更偏重于整體解決方案,深入到業務中解決問題。 “很多AI工程師找出了一些很酷的東西,但最后發現只是業務里很小的一塊,或者根本進不了業務。隔了一層之后,你的信息就會缺失,研究的問題可能就不是最終要解決的問題。”
基于這種考慮,張潼也借機發布了研究院的“招賢令”。他強調需要一個人才梯隊,除了前沿研究人員,中間的研發和算法,乃至能做好后面的定制化工具的人才也同樣不可少,尤其需要有行業經驗的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