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屆亞洲金融論壇網上舉行—— 香港面臨五大新機遇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萬祥
日期:2021-01-24 20:02:14
1月18日至19日,由香港特區政府和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第14屆亞洲金融論壇在網上舉行。此屆論壇主題為“重塑世界經濟新格局”,來自世界各地逾160名政界領袖、金融及投資專家、商界人士等在論壇上發言并參與探討,超過4000名業界人士參加。
網上論壇從早到晚橫跨不同時區,從多角度深入剖析經濟前景,發掘全球商機。論壇上,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視頻致辭時表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香港金融系統表現強韌,金融市場有序運作,體現了投資者對香港金融市場的信心。
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香港不僅僅是中國的香港,更是亞洲的香港,世界的香港。在亞洲和中國發展的新階段,香港必將重新煥發巨大生機和活力。
林鄭月娥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重挫商界,2020年世界經濟將萎縮4.4%,預測香港2020年全年經濟收縮6.1%。但隨著新冠肺炎疫苗陸續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啟用,如果疫苗成效顯著,相信2021年下半年經濟有望復蘇。
內地成功控制住疫情,是全球唯一一個在去年實現經濟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待疫情結束后,相信香港會迎來巨大發展機遇。林鄭月娥表示,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香港憑借與國際接軌的法制、良好的法治、簡單低稅制、自由流通的信息和資金等,將繼續擔當聯系內地和世界的門戶,為外國資金投資內地提供渠道,為內地企業進入國際市場提供跳板。
在加強與內地合作方面,林鄭月娥表示,將繼續加快粵港澳大灣區人員和資金流通,在大灣區創造新的市場和商業機遇。她說,大灣區內開展“跨境理財通”,讓區內居民實現跨境投資區內銀行的投資理財產品,具有龐大的投資潛力,相信未來會吸引更多國際金融機構加入大灣區市場。
香港不僅是受國際資金青睞的“聯通”之地,也是名符其實的全球“聚財”之地。一組數據顯示,香港的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規模達到29萬億港幣,是GDP的大約10倍,其中超過64%的資產來自非香港投資者。
此外,香港具有公司上市、生物科技、風險管理、金融科技、綠色金融等多方面優勢,我們敞開大門歡迎全世界的投資者進入香港的資本市場、享受香港的金融專業服務。
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引領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策略。對于香港來說將有怎樣的新機遇?論壇上,郭樹清發表了題為《中國經濟的新階段與香港特區的新機遇》主旨演講。在他看來,香港擁有“五大新機遇”:
香港在中國經濟“雙循環”新格局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香港是中國經濟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獨特的交集和節點。中外雙向的貿易、投資、金融、法律、旅游、文化事務,香港既是交匯區,又是中轉站,在許多方面是不可替代及不可或缺的橋梁和紐帶。
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在區域、國家和全球范圍內,進一步深化多層次的經貿和金融合作。我們將不斷提高內地對港資機構開放的范圍和層級,積極拓展其在大灣區內的發展空間。
香港在國際科創中心建設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中央“十四五”規劃提出,支持粵港澳大灣區與北京、上海一道,布局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香港與深圳互為鄰里、相互依托,可以在數字經濟、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領域實現合作共贏。
香港在發展人民幣離岸業務過程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可以開展更多種類、更大規模的人民幣金融業務,吸引全球各地客戶,接納更大數額的人民幣資金。依托其“離岸金融中心”地位,更好地參與國家更高水平的全面雙向開放,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優化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安排,在合作共贏中促進兩地金融業做大做強。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正在迎來新的機遇。改革開放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都沒有改變。香港國安法的頒布實施,有力地打擊了反華勢力和分裂分子的圖謀,為香港回歸社會安定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郭樹清表示,當前國際國內正在發生的重大改變,都將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成長帶來更多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