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國青少年上海體驗中醫非遺 感受千年傳承中醫妙法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陳靜
日期:2023-07-14 16:02:48
品茶、用六神丸粉末制作精油皂、體驗針灸……正在此間參加第17屆上海國際青少年互動友誼營的近70名中外青少年,13日走進東方綠舟,在非遺體驗中,感受海派中醫文化的魅力。
上海國際青少年互動友誼營是由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上海市青年聯合會主辦的年度品牌活動,以“和平、友誼、未來”為主題,旨在進一步加強各國青少年之間的互動交流,增進中外民眾的友誼。今年,來自澳大利亞、玻利維亞、匈牙利等11個國家的青少年參加第17屆上海國際青少年互動友誼營,感受中國傳統藝術民俗文化、了解上海的高速發展。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茶文化起源地。茶葉也是中西方交流的載體之一。在當日的中國傳統文化之旅中,茶藝師通過茶藝表演和解說,帶著青少年們了解茶的泡飲過程、品茶的禮儀。室外烈日炎炎,在優雅的音樂中,中外青少年們舉起手中茶盞,輕啜一口,白茶、烏龍茶……茶香沁人心脾。新西蘭女孩Macama和美國女孩Olivia已經成為好朋友。她們十分開心地告訴記者,這是兩人第一次來到中國,中國特有的“飲料”茶很好喝,雖然分不清白茶還是烏龍茶,但是中國的茶清香解渴,回味悠長。圣馬力諾女孩Lena同樣對茶“一見傾心”。她說,第一次品茶,品不同類型的茶,感覺很特別。
中成藥六神丸誕生于清同治初年,具有清涼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常用于咽喉痛、熱癤腫等的醫治。其配方及制作工藝全程保密,是中國目前現存的五大國家級保密處方之一。如今,六神丸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如芥菜籽般大小的六神丸是怎樣制成的?其中有什么玄機?這些問題引來中外小伙伴們的好奇。在當日的非遺體驗中,制藥師傅張開雙手,緊握藥匾,依靠臂力來回旋轉。細粉在匾中舞動,時而散開,時而聚攏。最終,藥粉變成了一顆顆細小均勻的藥丸。原來,六神丸的制作技藝綿延百年,至今依舊完全依靠古法手工泛制。看著師傅在臺上得心應手的演示,營員們忍不住“手癢”,紛紛圍上去,躍躍欲試。努力嘗試搖匾的Lena告訴記者,這是一種全新的體驗,一開始,有些困難,搖到一定程度,感覺從容很多。她說,這種古法制藥很有趣。當天,中外青少年將六神丸杵成粉末,加入皂液和精油,制成了香氣獨特的精油皂。
Olivia說,制作六神丸精油皂的過程太COOL了。她告訴記者,雖然來中國之前,從未接觸過中醫藥文化,但是,她曾從私人醫生那里聽說過神奇的中醫,也由此產生了興趣。這位活潑開朗的女孩說,回國要把此行對中醫藥文化的感受告訴做護士的媽媽。當天的活動中,中外青少年在魏氏傷科展臺,體驗傷科手法的神來之力;在針灸體驗中,感受千年傳承的中醫妙法。
上海市中醫文獻館為各國營員們精心準備了“中醫非遺大禮包”。其中一對可愛的小玩偶“中小醫”和“文小獻”十分可愛。這是上海市中醫文獻館打造的原創IP,剛剛榮獲第三屆全國中醫藥文創產品設計大賽榮獲最具潛力獎。上海市中醫文獻館館長賈楊介紹,“中小醫”的造型發如藍天,頭頂日出,寓意天地人和、萬物生長;手持葫蘆,象征懸壺濟世、長壽健康。“文小獻”則代表著浸潤在醫學浩瀚書海中,手不釋卷的醫師形象。“蘭亭香箋”是國家級非遺項目石氏傷科療法的中醫非遺文創產品,摘取了第三屆全國中醫藥文創產品設計大賽“杰出”中醫禮物獎。賈楊告訴記者,“蘭亭香箋”將芳香性精油結合石氏傷科頸椎導引操的圖示,通過棉白紙賦型,制作成便攜式香箋,隨身攜帶可以舒緩情緒、調節心情。《食藥物質實用手冊》則全面展現了中醫藥傳統食療與食養文化。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賈楊表示,中醫藥非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希望通過科普的方式,讓中外青少年在親身體驗中感受中醫的精妙,感悟工匠精神。目前 ,全上海各級非遺項目逾60個。在賈楊看來, 將中醫藥文化和非遺項目融入健康生活方式,是中醫藥文化、中醫非遺項目潛移默化、代代相傳的關鍵。賈楊說,中醫文創并非擺件或裝飾品,而是可以便捷獲取的中醫養生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