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光華書店:傳播中國文化半世紀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作者:康炘冬
日期:2019-04-22 16:37:49
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而文化交流則是民心相通的橋梁。創立于上世紀70年代的英國倫敦光華書店就是這樣的一座橋梁。幾十年來,光華書店守正創新,不斷進取,始終致力于擴大中國文化在當地的傳播。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倫敦唐人街的光華書店。店門上碩大的漢字招牌,店內眾多的中文圖書、書法字畫,以及多寶格、編鐘等擺件,營造出濃郁的中國文化氛圍。年輕的書店負責人謝曉宬告訴記者,光華書店創立于1971年,是英國當今唯一的華文書店,幾十年來為中英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貢獻。2006年,書店創辦者鄧家祥先生以1英鎊的價格,將光華書店轉讓給了中國國際圖書貿易集團公司。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書店經營理念和經營品類也都發生了變化:“從經營品類來說,最開始我們主要經營中國傳統文化,以中醫針灸、書法繪畫和漢語教學的書為主。現在,我們新增了中國的文學書(籍),而且是現當代的文學,還增加了很多兒童書籍和旅游方面的書。”
經常會有當地的英國讀者出于要到中國旅游、去中國的公司工作或者和中國人打交道等原因,到光華書店里來找一些和中國有關系的書。這也促成了店內圖書內容的調整。另外,為了滿足英國民眾對中國文化的興趣,書店還會定期組織活動,擴大中國文化的影響:“隨著中英交流越來越多,這邊民眾對中國文化越來越關注,基本上店里每個月都會有一場文化活動,邀請從國內過來的作者,要么是本地的作者,活動主題都是圍繞中華文化來開展的。比如前一段時間,店里為貝茨勛爵寫的兩本‘徒步中國’的書舉行了作者與讀者的見面會。書店把報名信息剛掛出來兩個小時,名就報滿了,非常受歡迎。”
謝曉宬說,最近店里請《中國在梁莊》的作者梁鴻來做了演講交流。另外,英文版的金庸《射雕英雄傳》這些年在當地比較流行,書店也請譯者到店里與讀者進行了交流。在這些活動舉行時,書店里擠滿了熱情的讀者,很多讀者甚至坐在樓梯上聽完了整場講座。而前來參加活動的不僅有華裔,也有西方人。
以前,唐人街上的光華書店是靠讀者口口相傳擴大影響的,而現在書店有自己的網上平臺,還有微信公眾號,許多熱愛中華文化的讀者就是通過這些渠道找到光華書店的。謝曉宬介紹說,現在的光華書店也在出版圖書,尤其是雙語圖書:“今年就出版了四種介紹中國有關節氣、節慶的書,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和七夕節的書。中英雙語的,效果非常好。通過繪本這樣的小冊子,不僅讓兒童,也讓成人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以及習俗、習慣等。”
歷史上的光華書店是英國漢學家的寶庫,大英圖書館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中文藏書有90%是通過光華書店獲得的。各大高校教授中華文化的老師、大英圖書館中文部的負責人一直都是光華書店的忠實粉絲。謝曉宬說,現在除了依托自己的店面經營外,書店還拓寬渠道,走進了毗鄰唐人街的查寧閣圖書館,走進了主流書店:“它(查寧閣圖書館)可以說是倫敦乃至英國為數不多的有大量中文書館藏的圖書館,而光華書店是它中文書的主要來源。查寧閣圖書館附近的幾家大規模的書店,如福伊爾等書店的一部分中文書也是光華書店提供的。”
談及書店未來的發展,謝曉宬表示,書店約100平方米的面積已經不能滿足需要,希望能擴大經營面積,這樣除了傳統的圖書外,還能更好地進行文化活動及展覽展示,更有利于擴大中國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