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夫婦,守住了華僑百余年的家國記憶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豐西西
日期:2024-06-25 15:47:23
自古以來,家書承載著濃濃的骨肉親情?!皟S批”是海外華僑華人寄給國內僑眷書信與匯款的合稱,真實記錄了海外華僑華人歷史,被國學大師饒宗頤稱譽為“僑史敦煌”,已被列入世界記憶遺產。
廣東一對黨員伉儷,用30余年時間收集收藏僑批近12萬件,先后4次將僑批原件5萬余件、電子檔案4萬余件無償捐贈給國家,為僑批文化研究作出了積極貢獻。不僅如此,他們還十分熱愛公益事業,累計捐贈超7000萬元。
他們是麥保爾、馬婭夫婦。丈夫麥保爾先生是廣州人,曾在汕頭工作。妻子馬婭女士是中國國際美博會創始人。無論是收集僑批還是投身公益,他們從未想過回報,只因懷揣純粹的“愛國心”。
汕頭市檔案館僑批分館(僑批文物館)館長林慶熙表示,麥保爾夫婦將收集到的僑批分類、編號、錄制光盤,形成了潮汕僑批首個數字化資料庫,讓部分散佚于民間的僑批檔案得以匯集并保存至今。他們一家的善舉,能夠幫助后人了解老一輩華僑的創業史、奮斗史,深刻體會華僑深厚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
傾其所有,耗時30年收集僑批
“批”在潮汕話里是“信”的意思,也帶有匯款的意義。僑批興起于19世紀上半葉。當年四處漂泊的游子,在海外辛勤勞作后,將積攢的血汗錢委托回國的親友捎帶回家,以盡贍養長輩妻兒的義務。在那個金融郵政機構尚未正式建立或極不完善的年代,“銀信合一”的特殊寄匯方式——僑批應運而生。據統計,1931年后,有40%至50%的潮汕家庭是靠僑批過活的,因此潮汕有“食僑批”“食番批”的說法。
1992年,汕頭女婿麥保爾從廣州調任至汕頭電信系統工作。當時僑批還被當作郵品中的“實寄封”(指實際經過通信寄遞后的信函)來看待,并未得到特別關注。麥保爾卻敏銳地發現,僑批和尋常“實寄封”有明顯的差別,于是開始通過自己合作的郵商、網絡等資源,大量收集僑批。
“我們從小就有收藏郵票的愛好,知道僑批非常珍貴?!睋R婭回憶,當時,夫妻二人竭盡所能,發動近百人走村串戶到潮汕、福建等地收集僑批。
“因為承載親情,有的家庭將僑批作為家傳信物珍藏,也有的家庭翻箱倒柜找出來的‘散批’,但每一件僑批都是‘孤品’,都被我們視若珍寶?!瘪R婭說。
麥保爾夫婦收集僑批的過程是艱辛的,耗費了大量的精力與金錢。他們傾其所有,甚至將自家房產出售,只為能收集到一套完整的僑批。2005年,麥保爾夫婦收藏的僑批已超9萬件;2008年,又增加了2萬多件;至2020年,麥保爾、馬婭收集的僑批數量近12萬件。
“僑批記錄著華人華僑的奮斗史,飽含著海外游子對家國的深情。我們從收集僑批的第一天起,就是抱著搶救文物的心態,打算捐贈出去,從沒想過要出售?!瘪R婭說,夫妻二人希望借助這些捐贈出去的僑批,讓更多人了解那段華人華僑的奮斗史,了解華人華僑的家國情懷、責任和擔當。
歸類整理,打造潮汕僑批首個數字化資料庫雛形
近12萬件僑批收集回來,如何保存是一個大難題。嶺南地區氣候濕熱,紙質的僑批如果保存不當,字跡就會暈染,紙張甚至會爛掉,而如果濕度不夠,紙張也會變脆。為此,麥保爾和馬婭用自家房子,參照圖書館、檔案館的做法,長年開著空調,讓屋內保持穩定的溫度、濕度,并將收集到的僑批恒溫恒濕覆膜保存。
得知麥保爾夫婦收集僑批的善舉,身在香港的國學大師饒宗頤曾多次鼓勵他們,這也讓麥保爾夫婦深受感動。在饒老的鼓勵和支持下,麥保爾開始了“讀批”“整批”的漫長“旅程”。他細讀每一封僑批的內容,先按地域、再按家族、后按時間分類,精心將每一封僑批歸類存放。
“外附港幣捌拾元正,家慈親大人安啟”“外並大銀貳元正,家祖母大人收啟”……這些時間跨度逾百年的“跨國兩地書”,處處是游子深情,記錄著他們“漂洋過海,過番謀生”的經歷,道盡了他們在外打拼的辛酸苦辣。每每讀到動情處,麥保爾潸然淚下,更成為他堅持的強大動力。
2004年,汕頭市籌建僑批文物館,麥保爾主動捐贈了錄制4.3萬多件僑批的32張光盤資料,為汕頭僑批文物館館藏建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這些光盤是在女兒麥琳琳的幫助下完成的,為了錄制這些光盤,父女二人廢寢忘食,終于完成這一艱巨的任務。據悉,這也是全國第一個“潮汕僑批”數字化資料庫的雛形,為開展僑批數字化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多次捐贈,他們極大豐富了僑批館藏
2020年,麥保爾逝世。時年7月,遵從丈夫遺愿,馬婭將10000件有關對外金融的藏品“僑批”無償捐贈給了嶺南金融博物館。此次捐贈的僑批,以潮汕地區為主,往來涉及多為東南亞等國;時間區間從20世紀初到20世紀70年代,其中陳集允陳氏家族的僑批比較完整,有560多封。這批捐贈的藏品,是嶺南金融博物館建館以來接受社會捐贈數量最多的一批,內容豐富,藏品時間跨度大,進一步填補了原藏品類別中部分地區性藏品的空白。
2020年6月,馬婭、麥琳琳母女將40121封僑批和馬婭女士祖宅的使用權交到了家鄉汕頭市政府。2022年10月,馬婭、麥琳琳母女再次向汕頭市檔案館無償捐贈僑批原件8000件。兩次捐贈近5萬件僑批檔案文獻,極大豐富了汕頭市檔案館僑批館藏,使汕頭市僑批文物館成為目前國內館藏僑批實體藏量最大的檔案館。
“近12萬件藏品,將陸續根據麥保爾先生的遺愿全部無償捐贈給國家。”在不同場合,馬婭、麥琳琳母女都堅定地表達了一家人共同的心愿。
汕頭市檔案館僑批分館(僑批文物館)館長林慶熙表示,麥保爾、馬婭夫婦捐贈的僑批,是華僑家庭或家族持續聯系的原始見證,再現了不同華僑家庭在各個歷史時期發展生息的歷程,讓僑批文化研究者有了堅實的資料支撐,幫助學者更好地開展華僑家族史的研究,為研究華僑歷史以及華僑華人與東南亞各國經濟社會的關系提供了翔實的資料。
熱心公益,他們累計捐贈超7000萬元
據了解,麥保爾一家始終致力于慈善公益事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多次組織捐資、助學,累計捐贈人民幣超7000萬元。
馬婭將公益事業當成自己的第二事業,她始終關注困境兒童,近20年來她資助困境兒童逾萬人。2023年,馬婭攜手汕頭市婦聯、汕頭市義善樂婦女兒童基金會,發起“助童圓夢計劃”公益活動,開展“愛心父母大聯盟”“凝聚愛心 共護童‘眸’”視力健康護航兩個公益項目,為汕頭患有近視或嚴重眼疾的困境家庭兒童提供救助補貼。2024年4月,在廣東省婦聯牽頭開展的“點亮星星 愛不孤單”關愛孤獨癥兒童家庭行動中,她帶頭捐資350萬元。